第675章(1/2)
这也难怪,有天子以身作则,他们又怎么会怕苦呢?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古人诚不我欺。 唯有圣君,方能成就盛世。 虽然心中欢喜,田畴还是劝道:“陛下,且不说天下未安,不宜远征。就算天下太平了,也不宜穷兵黩武。须知国虽大,好战必亡。” 刘协点点头。“子泰所言。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外强须由内壮,首在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他双手叉腰,深吸一口气,又重重地吐出来。“若我大汉六千万子民皆为弘毅之士,立志高远,脚踏实地,虽不征,天下亦我为华夏所有。” 田畴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还没等他说话,刘协又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不我待。今天播下种子,用心培育、养护,也许要到我等百年之后,才可能得到一片茂密的森林。” 田畴顿时急了。 听你这意思,比你年长的都不算了呗? “陛下壮志,臣深表钦佩,只是有一言在心,不得不发。” “直言无妨。” “陛下少年有志固然难得,老臣之言也不可不听。自古学问传承有序,不宜师心自用……” “哈哈哈……”刘协放声大笑。笑声朗朗,在山谷间回荡。 田畴不快地闭上了嘴巴,静静地看着刘协。 曹昂、裴俊等人也看着田畴,神情各异,却都有一些不以为然。 刘协笑了一阵,停住笑声,含笑打量着田畴。“贾侍中不是老臣吗?马卫尉不是老臣吗?韩镇西不是老臣吗?子泰,你也来了有些天了,说出这样的话来,令人解颐。” 他摇摇头,又道:“算了,还是先说袁绍的事吧。” 田畴面红耳赤。他听出了天子的失望,却又无法解释,只得将心思收回眼前的事上。 袁绍上表以渤海太守自居,口头上称臣,并以讨伐公孙瓒自效。目的很简单,无非是想取得朝廷的认可,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同时用朝廷的名义指挥幽州汉胡。 易县在易水之北,巨马水之南,属于冀州的河间国,是冀州的北方门户。击破公孙瓒之后,易县自然纳入袁绍的控制之中,袁绍也会因为击破公孙瓒之功升迁,名正言顺的成为冀州牧。 对朝廷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接受的可能性极小。 作为幽州人的代表,田畴此行的目的就是劝说天子,促成此事,尽快为刘虞报仇,并将刘和推举为幽州牧,以报刘虞之恩,同时稳定幽州。 刘虞死后,幽州无主。各郡各自为政,民生艰难,有被袁绍吞并的可能。 田畴调整了一下情绪,恳切地说道:“臣冒昧,敢问陛下。袁绍称臣,陛下信吗?” 刘协眼珠转了转,又道:“信又如何,不信又如何?” “陛下若信,则可接受其请,使其攻讨公孙瓒。若是不信,则不妨拒绝其请,然后挥师东进,夺取冀州,以免袁绍侵夺幽州。” 刘协无声而笑。“袁绍能夺下幽州?” “陛下有所不知,幽州户口少,耕地少,又与胡虏杂居,本不能自足。往年天下太平时,朝廷割青冀之赋,补给幽州,安抚胡虏,幽州方能安定。如今天下大乱,青州荒残,幽州只能仰食冀州。且袁绍施恩于胡虏,鲜卑、乌桓皆愿为袁绍效力。若与袁绍为敌,幽州无法自保,只能寄希望于陛下。” “幽州不能自足?”刘协又追问了一句。 “不……”田畴话到嘴边,突然警醒,连忙闭上了嘴巴。 片刻思索之后,他灵光一闪,忽然明白了赵云的意思。 天子在并州、凉州,虽说依赖河东,但河东刚刚恢复生产,能够提供的物资非常有限。天子能坚持到现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天子以身作则,尽一切可能的减少消耗;二是连战连捷,以战利品作为补充,弥补生产不足。 两次击破鲜卑人缴获的牛羊,才是天子能坚持到现在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河东提供的物资微不足道,而且很多是用缴获的牛羊换来的。 天子能做到的,为什么幽州人就做不到? 事实上,在被幽州人视为死敌的情况下,公孙瓒依然能坚持到现在,就是依靠他击败青州黄巾时夺取的战利品。 张辽、高顺在代郡、上谷也活得好好的。 也就是说,所谓幽州不能自足,不是幽州不行,而是他们不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