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1/2)
他担心的只是天子年轻,少年意气,急于求成。 可是听祢衡这意思,似乎天子比他想象的更有城府,根本不存在少年意气的可能。 他沉吟片刻。“你的意思是说,天子不会在意?” 祢衡点点头。“天子胸怀天下,自律甚严,近乎孟子所言,岂会被你这几句春秋笔法激怒。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他会痛快的接受你的建议,重修《孝桓帝纪》。” 祢衡意味深长地看了孔融一眼。“但是我要提醒你,重修后的《孝桓帝纪》未必会如你所愿。” 孔融眉头皱得更紧。“为何?” “真要将孝桓朝的事情再翻出来,牵连之广,你想过没有?别的不说,那些曾依附跋扈将军的人是不是都要重新审视一番?” 孔融顿时变色。 祢衡嘴角轻挑,一声轻笑。“这是你惹出来的麻烦,你自己想办法解决吧。我还有事,不陪你了。”说完,甩甩袖子,扬长而去。 孔融站在原地,一动不动,脸色红一阵白一阵,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大意了。 这下子犯了众怒,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戳自己的脊梁骨。 —— 司空府。 周忠坐在后堂,脸色铁青。“人呢,又没找到?” 周昭站在他面前,噤若寒蝉。“听说去了司徒府,只是我赶到司徒府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听司徒府的人说,祢衡只与他说了几句话,就回去忙了。然后……” “然后他去哪儿了?”见周昭欲言又止,周忠更加生气,拍案大喝。“有话就说,吞吞吐吐的作甚?一把年纪的人了,一点小事都办不好。” 周昭脸色更加窘迫。“然后……他就不见了。” “不见了?”周忠一愣,随即气极而笑。“不见了是什么意思?他还能白日飞升不成?” 周昭很无奈。 他奉周忠之命去找孔融,先去太学,又追到司徒府,城里城外的奔了两天,最后还是没找到孔融。他向司徒府外的卫士打听,卫士只知道孔融进府,没看到孔融出府,还以为孔融会留宿司徒府,与祢衡盘桓一宿呢。 等他想办法进了府,才知道祢衡只与孔融说了几句话,然后孔融就不见了。 他也不敢在司徒府里乱打听,只好又去了太学,想守株待兔。 结果等了一夜再加一个白天,就是没看到孔融的影子。 周忠生了一会儿气,也反应过来了。“这老贼,怕是知道惹了事,躲起来了。”他挠挠眉梢。“算了,你别找他了,找到也没用。露布上书,消息只怕已经传到天子耳中了,我们还是想想如何应对吧。” 周昭怯怯的问道:“阿翁,重修《孝桓帝纪》与我周氏何干,阿翁何必如此动怒?” 周忠眼皮一抬,眼中寒光闪现,脸颊跟着抽了抽,抬手就是一个响亮的耳光。 “蠢材,你也是周氏子孙,竟对先辈的事无知至此?你不知道你祖父仲飨公是梁冀故吏吗?重修《孝桓帝纪》,以天子修《孝灵帝纪》和《党锢列传》的做法,当年那些事还不被翻个底朝天?” 第九百八十八章 至清则无鱼 刘协接到三公回复的时候,也收到了孔融的露布上书。 一开始,他并没有意识到这背后的用意,只是出于对这些老儒生本能的警惕,没有立刻做出判断,而是考虑了一段时间。 等杨彪来见的时候,刘协以一种很淡定的态度,向杨彪转达了此事。 杨彪当时就变了脸色,横眉竖目,险些要爆粗口。 刘协心生好奇,却没有急着发问,只是静静地看着杨彪。 杨彪费了好大力气,才压制住心头怒火,对刘协说道:“陛下,孔融本是狂生,虽然学问渊博,却没什么施政经验。这个建议看似可行,实质极难操作,至少现在是不可行的。” 刘协却不肯轻易放过,示意杨彪把话说得清楚一些。 杨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陛下,孝桓皇帝在位二十二年,前十四年受制于梁氏,后八年困于宦官与羌乱。赖段颎善战,平定东羌,却也使国库空虚,连都官员俸禄不能及时发放。孝灵即位时,大汉已经入不敷出了。” 刘协反应过来了。 表面上看,孔融这是为孝灵皇帝鸣不平。实则上,孔融是指责孝桓皇帝穷兵黩武,进而延伸到现在他不断用兵的现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