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3章(1/2)
秦宓点点头,把见天子的经过说了一遍。 尹默摇摇头,有些惋惜地说道:“子勑,你若是早些出来游历,绝不会如此。” “此言从何说起?” “你还没看过邸报吗?”尹默惊讶地看着秦宓。“邸报上关于度田的文章很多,论述也很精到,不少还是出自大家之手。你读上一两篇,就知道度田利国利民,势在必行,又怎么会因此与天子争辩?” “我没有和天子论度田,我和是天子论教化。” “你知道我们这些天去了哪儿?又是干什么去了?” “正想问。” “去山里。除了协助郡里监督度田,就是统计应该入学读书的孩子,从中挑选可以带到郡学来深造的好苗子。此外,我们这次出行,也是为明年去各县乡办学做准备。司徒府刚下发的通知,以后各郡学的学子要参加选官,必须有县乡任教的经历,至少三年。如果是山里,两年就行。” “这算什么决定?” “自然是加强教化。” 秦宓脱口而出。“那要养多少人,耗费多少钱粮?” 尹默看了秦宓一眼,眼神微凛。“所以天子要度田啊。”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知行合一 秦宓随尹默出了郡学,来到对面的酒楼,直上二楼。 二楼人声鼎沸,已经有不少人到了,正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好不自在。 秦宓一眼就看到了王粲。 王粲坐在主席,正与几个年龄相近的士子说话,手舞足蹈,意气风发。看到秦宓,王粲立刻停下,拍了拍手掌,大声说道:“诸君,且请休声,容我为诸君介绍一位益州才俊。” 尹默凑在秦宓耳边,低声笑道:“这王仲宣入仕之后,口才越发好了,眼界也越发的高。难得他愿意为你扬名,你今天可要一展才华,千万不要坠了我益州的气势。”说着,将秦宓轻轻往前一推,自己则隐入人群之中。 王粲来到秦宓面前,搂着秦宓的肩膀,极是亲热。 “诸君刚刚回城,可能还不知道秦兄见驾的事。我有幸与秦宓同住,略知一二,容我为诸君解说。” 秦宓哭笑不得,不知王粲这是什么意思。 他不觉得见驾时与天子的问对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反倒觉得有些丢脸。 持类似观点的人不少,王粲还没说完,人群中便有人轻声发笑。 王粲转头看去,眉梢轻耸。“恭嗣,你觉得很可笑么?” 一个年轻士子排众而出,拱手施礼。“仲宣兄言重了,我绝无取笑之意,只是想不到天子辞锋如此犀利直接,辩才甚佳。” 王粲摇摇头。“天子的辩才的确上佳,但是你只看到辩才,未免有买椟还珠之叹。” 年轻人再次拱手。“还请仲宣指正。” 王粲环顾四周。“天子虽有辩才,却不好辩,更不轻易与臣下争一时长短,除非必要。”他停住,嘴角挑起一丝浅笑。“据我所知,唯有两人,除了你们眼前的秦君之外,就是司徒之子,汉阳太守杨修杨德祖。” 众人听了,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 杨修是谁,他们大多清楚。不仅出身高贵,更是眼下最年轻的太守。他出任汉阳太守的时候,还没满二十岁,却将汉阳治理得井井有条,几乎是大汉一百多郡国的标杆。 王粲将秦宓与杨修并列,这秦宓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据说,当初天子问了杨德祖一个问题:秦崩之后,六国子弟并起,为何得天下者是高皇帝,而是不是六国子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知道大汉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诸君有兴趣的话,不妨可以想一想这个问题,看看是否有更好的答案。” 王粲转身看向秦宓。“至于天子与秦君的问对,其精妙之处不在辞锋,也不在辩才,而在天子对秦君的期许。那就是四个字……” 他举起手,每说一个字,就竖起一根手指。“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面对王粲与秦宓的年轻士子面露疑惑。 “然,知行合一,正是诸君现在想要的。”王粲哈哈一笑,拉着秦宓入座。“天子不好坐而论道,只推崇以身证道。张子布虽迂腐,却愿证道,所以天子以其为渤海太守,命其自证。只可惜,两年过去了,渤海的成绩不如所愿。” 他突然提高了声音。“陈长文,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 众人纷纷往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