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葡属果阿(1/2)
对于萨尔区的归属问题,伦敦方面确实还没有拿出统一的意见,一方面对德国几十年就挑起来两次世界大战,伦敦道义上表达对法国行动的理解。 但是同时,英国也怕改变德法之间的实力平衡,造成法国在欧洲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和大陆均衡策略相冲突,搅屎棍的想法就是这么纠结而且犹豫。 身为绅士们的一员,艾伦威尔逊也能够体会到这种纠结,法国毕竟有戴高乐存在,最后一定是追求政治和军事独立,如果萨尔区并入法国,面对一个因为吞并萨尔区工业实力更大的法国,英国有可能会玩不转。 法国肯定比本土一堆占领军的联邦德国难对付的多,所以英国才会在萨尔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对法国的主张表达道义上的理解,但不肯公开表达支持。 不过萨尔区的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演变成了欧洲钢铁共同体,法国和德国围绕着萨尔区的归属问题,考虑到欧洲的前途问题,法、德两国觉得有必要建立煤钢共同市场,建立煤钢共同市场的想法也被称为“舒曼计划”。 后来,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从此以后联邦德国重整军备的关键工业部门置于六国的共同管理和监督之下,这就为欧洲带来了和平的希望,同时欧洲煤钢联营也成为欧盟的雏形。 不过现在英国对什么钢铁共同体是没有计划的,本次会议虽然也是六个国家在布鲁塞尔开会,着重讨论的却是殖民问题,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的份额不是没有,但远不及殖民计划重要。 最终面对尼诺贝特朗的追问,亚历山大卡多根踢了一个皮球,表示应该询问一下美国人的意见。 本次会议打着欧洲重建计划的名义召开,就是躲避美国人的参与,而这个时候,大英帝国的外交常务次长,又把美国人想起来了。 表示如果没有美国人的首肯,这件事将会非常的难搞。而得到美国人的认可,需要不断的斡旋和沟通,短时间内可能没有效果。 最后把话题转移到了殖民地问题上道,“荷兰人现在急坏了,荷属东印度的本土精英已经宣布独立,尼诺,不用我说,你和我都明白,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征兆。”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征兆!”无独有偶,在比利时王宫的花园内散步的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冲着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外交部长乔治皮杜尔,说出了同样的话,提及的也是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变故,“欧洲在亚洲的利益经过日本人这么一搞,一旦无法制止的话,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不错,巴黎也认为,这是秩序崩塌的预兆,必须给予毫不留情的打击。”乔治皮杜尔给了欧内斯特·贝文非常欣慰的表态,表示法国对殖民地问题的毫不妥协。 这正是伦敦方面希望法国的态度,法国坚决镇压的态度,对大英帝国的是有利的,欧内斯特·贝文在昨天的汇报上,还听到艾伦威尔逊期望法国人赶快重返越南。 这样做的好处,是看看殖民地独立的决心,如果法国搞不定的话,肯定需要英国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帮助,英属马来亚可以成为法国在越南大打出手的基地,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理,荷兰对荷属东印度的镇压,也有这个好处。 乔治皮杜尔是二战法国的抵抗运动领袖,战争期间,在南方开始抵抗运动,发行地下刊物《自由报》。 不久任战斗的领导成员,并与自由法国建立联系。在里昂受穆兰委托,组成新闻和报刊局,专事发布国内抵抗运动的新闻,宣传各派抵抗力量的团结,拥护戴高乐为抵抗运动领袖。 得知这个人是现在法国的外交部长,艾伦威尔逊就知道稳了,对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保证,法国人一定会对殖民地问题上展现强硬态度,艾伦威尔逊给出的理由是,乔治皮杜尔是在战火当中成长起来的法国领导人。 但实际上是因为,在戴高乐建立第五共和国最终选择让阿尔及利亚独立,乔治皮杜尔成立全国抵抗委员会,和苏尔·萨兰将军一起鼓吹恐怖活动以防止阿尔及利亚独立。并转入地下,宣布戴高乐政府为非法。 最终因为颠覆第五共和国的阴谋给戴高乐粉碎,乔治皮杜尔开始了流亡国外的生活。 这样一个人现在临时政府的外交部长,法国怎么可能不在殖民地问题上展现强硬的态度。 六国会议在第二天正式举行,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六国代表团步入会场,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对这一次会议的开幕发表了演讲,“这是一个和解的年代,我们要着眼于未来,求同存异,回顾过去,正是因为欧洲国家缺少了一种团结性,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通常倾向于武力解决问题,才酿成了两次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