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法国一直希望吞并萨尔区,不过以法国自己一个国家来做的话,是不做不到的。

    所以一直寻求英国和美国的支持,至少确保英国和美国其中一个支持自己。

    英国在战后一段时间其实是支持,至少是谅解法国对萨尔区的吞并。不过美国一直反对!

    本次的巴黎会议有这么几个外在条件,目前来说法共和意共都是本国的第一大党。单一政党当中,法国有百分之二十五的法国选民支持。意共的声势更强一些,超过三分之一的选民支持。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因为一九四六年到一九四七年的冬季比较寒冷,欧洲都出现了粮荒以及物资短缺。所以目前欧洲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但这不包括英国,因为两翼齐飞了,在英属印度秉承着饥荒不会连续三年出现的初衷,保持了英国国内的粮食供应,还顺便支持的两翼齐飞的另外一翼德国英占区。

    在这种时候生产物资比钱管用,还造成了美占区和苏占区很多人逃亡到了英占区。

    可以说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的寒冬,反而让英占区和其他占领区拉开了距离。

    一九四七年,美占区的生产总值是战前的百分之三十四,这还是美国撒钱的结果。

    而英占区已经超过了战前的百分之八十。别管是不是英国开放了英属印度的原因,是不是拿走了英占区两千多万德国人的全部剩余价值,反正大英帝国有殖民地接收。

    其实某种意义上英国的两翼齐飞计划,就是一个没钱版本的马歇尔计划。

    拿走英占区德国工业的全部剩余价值,压低价格换取英属印度的原材料,英国本土居中调解,让英占区工业恢复的同时,该顺便吸了一口周边其他占领区。

    英占区的德国人固然是白辛苦了一年什么都没有剩下,但好歹没有饿到肚子。

    其他占领区的德国人就不一定了,美国人在美占区撒美元,也拉不平美占区对比战前的百分之三十四的工业总值,和英占区百分之八十四的工业总值的差距。

    英占区本来就是德国最富裕的一部分,德国除了存在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同样也存在南北差距,从历史上德国北方被南方超过,是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前后的事情。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德国南部和北部的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再者德国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北部的农业条件比南部要强一些。

    不然美国怎么在战争结束之前,想着和英国进行占领区置换呢,都不是没有原因的。

    所以从财政部得到了经济数据之后,加上从首相哪里得到了利用法国人的吞并萨尔区的心理,艾伦威尔逊趁机制定出来了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称之为,英法煤炭共同体,英占区有工业基础,包括萨尔区的法占区有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英法两国可以分了德国的煤铁资源。

    其实就是历史上法国组成共同体的初衷,在吞并萨尔区失败之后,用一个框架合法的让德国的煤铁资源服务法国。

    萨尔区是德国目前剩余领土中仅次于鲁尔区的工业区,如果美国一定要施加附加的苛刻条件对待英国,计划的后续步伐就是英法占领区合并。

    在春天的莫斯科会议上,法国人就提出关于萨尔区的地位问题,法国再一次提出了个关于德国领土处置的计划,主张给萨尔居民单独的公民权,萨尔内政上归法国的高级专员负责,外交上由法国代理。

    而对于鲁尔区,则应该从德国分离出去,交给四大国和低地三国共管。对于这个主张,苏联人表示反对萨尔部分但同意鲁尔部分。

    而美国的马歇尔则表示支持法国的萨尔计划而反对对鲁尔区处置,即萨尔政治脱离德国,通过货币联盟和关税联盟将萨尔并入法国的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萨尔的领土“不再置于一个国际机构的控制和保护之下”。

    春天的莫斯科会议上,美国和苏联的态度简单来说,苏联反对法国吞并萨尔区,但是鲁尔区可以从英占区变成共管地区。苏联是对着英国来的。

    而美国的态度是支持萨尔区计划,但反对鲁尔区进行共管。

    关于法国人这个不成功的出卖英国的计划,最终还是达成了部分目的,比如说美国为了保住鲁尔区,对一直激烈反对的法国吞并萨尔区的举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默许。

    在莫斯科会议之后的五月份,法国制定了萨尔宪法,十月份正式推出,就在伊丽莎白王储大婚之前,萨尔议会批准了萨尔宪法,宪法规定萨尔区政治上脱离德国、关税和货币体制纳入法国经济体系,外交和防务由法国负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