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4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红肠的标语也很有意思,英国媒体的传播镜头专门对准了,支持和反对的标语,比如说有一个标语是这样的,“地图头你有国外的支持,但你输了国内的支持。”

    艾伦威尔逊很是缅怀,虽然并不是最整齐的,但确实是最有声势的,随着阅兵式的结束,又到了群众游行的环节,这一次的群众游行注定会有所不同。

    群众游行开始后不久,一名男子突然从行进的人群中钻出来,对着观礼台的方向开了两枪,枪声响彻红场,当人们反应过来时,这名刺客已经被冲上来的几名警察按倒在地。

    因为警察的动作迅速,一枪射向了天空,一枪打在了地上,观礼台上的人毫发无损。

    被派到莫斯科的传播团队,立刻把摄像机对准了刺杀的方向,已经准备收工的英国媒体人士兴奋起来了,大新闻,绝对的大新闻。大家直接变成了战地记者,开始声情并茂的把刺杀事件传播出来。

    随后的几天,事情的来龙去脉被披露,刺杀者叫什莫诺夫,是来自列宁格勒的工厂机械师,今年三十八岁。

    什莫诺夫原本在研究所里从事科研工作,这期间他弄过几个小发明,但研究所的领导却并不感兴趣,这等于对他的新发明“宣判死刑”。

    什莫科夫的发明热情遭到打击。虽然他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成为了工厂里的一名机械师,但他对自己在研究所的遭遇念念不忘,并且深信问题出于苏联的官僚主义体制。

    至少在三月份开始,什莫诺夫就开始策划刺杀方案,他合法购买了一把德国双管霰弹枪,然后将枪管锯短以便隐藏,并在郊外的森林里练习了一阵,以确保能够精准击中目标。

    十一月五日,什莫诺夫到达莫斯科,他用假发和假胡子作为伪装,为了躲过金属探测仪,他将枪杆伪装成标语牌上的金属棒,标语牌上写着:(巩固国家!)”。

    什莫诺夫成功混入了预备进入红场的游行人群中,在等待过程中,他偷偷的把枪从标语牌上卸下来,藏入了长大衣里。

    阅兵结束后,就到了群众游行的环节。随着人群的行进,什莫诺夫距离列宁墓越来越近。他在距列宁墓只有五十米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人群纷纷绕行。

    这时,道路边的警察梅尔尼科夫正在观看游行队伍,他发现熙熙攘攘的行进队伍中出现了几米长的空地,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警察,他立刻意识到了问题。就在这时,他看见身着长大衣的什莫诺夫站在空地中间,一只手从大衣里掏出双筒猎枪,正瞄准观礼台。

    梅尔尼科夫离什莫诺夫只有几步之遥,他迅速反应过来,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双手抓住什莫诺夫的手腕,结果第一枪射向了天空,什莫诺夫在慌乱中又开一枪,子弹又打在地面上。梅尔尼科夫用力制服什莫诺夫,把枪夺了过来。

    “没想到苏联人还挺厉害的。”消息传到英国出现在新闻上,成了几天的热点,英国的媒体人在直播当时迅速就兵分两路,一些人留下收集后续进展,另外一些直接扛着摄像机就跑,把关键的刺杀片段保留了下来。

    艾伦威尔逊刚刚到家,帕梅拉蒙巴顿正好在看新闻,面对进门的丈夫道,“你们白厅就没有讨论一下。”

    “我们是英国的公务员,没事讨论苏联做什么?”艾伦威尔逊否认道,“这是人家苏联内部的事情,我们要讨论的是英国的事情。”

    “不过话说回来,苏联人倒是很符合大多数人对勇敢的定义。”帕梅拉蒙巴顿频频点头,表示自己眼中的苏联人就是这样。

    “这种问题和个人有关,不能放在整个国家上面。”艾伦威尔逊撇嘴,妻子口口声声的苏联人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战斗民族。

    但他知道从民族性来俩阐述,简直就是离题万里,这就好像看一个民族是不是武德充沛的问题一样,都有武德充沛的时候,也都有脑袋插裤裆里面的时候。

    帝俄和苏联都是世界大战的亲身参与者,军队构成也差不多,一个就是被德国人一只手按住的国家,另外一个就是把德国人吊起来锤的国家。

    生活在大陆的人是华人,生活在美国面对其他族群忍气吞声的也是华人,可这两种人就是不同的。战斗力这种东西和组织能力有关,和个人是没什么关系,这一次的刺杀者完全是个人行为,女首富放大到整个苏联是不是不太合适?

    “苏联要都是这样的人,地图头还敢继续改革么?对不对?什么武德充沛,就是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个人行为,要是发生在美国,什么天生孤僻,从小到大没有任何一个朋友的修饰词马上就用上了。”

    “你是懂美国的。”帕梅拉蒙巴顿听完了丈夫的话捂嘴笑着,“你觉得会不会带来什么影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