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侏儒天师(4000)(1/3)
这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浮屠仁祠”。 站在大门外的时候便能够看到后院拔地而起的一座佛塔,佛塔共有七层之高,乃是很有古代天朝特色的木构、台、石厥相结合的建筑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相对比较稳固,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但在防火与保存年限上也有着明显的不足。 不过现在可是东汉末年。 能够将佛塔建到七层,便已经几乎达到这个时代建筑水平的天花板。 由此可以推断,这个名叫“千乘”的县城恐怕也不简单,最起码近代可能居住过什么有钱有势的士族门阀,并且还是一个信奉并且推崇佛教的人,因此才会不惜代价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如此规模的“浮屠仁祠”。 不过在天朝流传的佛教其实并不那么纯粹。 《后汉书》有云:“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 说的是楚王刘英到了晚年既信奉于吉搞出来的那套“黄老道”,又对“佛教”十分推崇,修建了许多“浮屠仁祠”进行祭祀。 一般情况下,宗教都具有十分严重的排外性。 哪怕是同一个宗教,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流派之间也会出现水火不容的情况,以至于互相的信徒之间会视对方为异教徒,从而不断的发生冲突,从一开始的口水仗演变成为残酷的流血冲突。 后世最为鲜明的例子,便是中东地区的“什叶派”与“逊尼派”,虽然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或是国家从中搅局,但这两个流派之间长达千年的分歧与互相敌视,才是此处常年战乱的根源。 而通过《后汉书》中的记载可以看出。 在这个时代,外来的佛教与天朝本土诞生的道教,似乎并未发生什么明显冲突,反而出现了极为罕见的共存互补现象。 人们可以既信奉道教,也信奉佛教,这在诸多宗教的历史上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不过如今,这座“浮屠仁祠”门上原来的牌匾已经被换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是一块上面写着“寿曹道”三个大字的牌匾。 看样子“寿曹道”已经鸠占鹊巢。 一行人走上“寿曹道”门口的台阶,十多名身穿简易甲胄守在两侧的卫士立刻向白衣女护法微微躬身,恭敬的叫了一声“右护法”。 白衣女护法依旧目不斜视,也并未做出任何回应,就这样仰着头走进了大门之内。 而跟在她身后的那二十来名箭手,则是十分自觉的将身上的弓与箭取了下来,放在了大门右侧的一个台子上面。 随后又有一名箭手走过来对吴良说道:“总坛之内任何人不得携带兵器,叫你的人也将兵器寄放在这里,莫要坏了规矩。”m. “好说。” 吴良笑着点了点头,回身冲瓬人军众人示意照做。 于是台子上面又多了一把铜匕首与十几把造型怪异的工兵铲,那些卫士自是奇怪的多看了几眼,不过吴良等人是白衣女护法带来的人,只要他们没有违反规矩,卫士们看在白衣女护法的面子上,也不敢上来问东问西。 如此一行人进入大院之内。 大院也是四合院的建筑结构,东西都有较小一些的殿堂,中间是一个看起来至少能够容纳一两千人的广场,广场内摆有不少个头巨大的青铜香鼎,每个香鼎中都插着粗大的香火,正在不断的冒着青烟。 而在广场的正北方,则是一个更大一些的殿堂。 —————— 放在佛寺中,这个坐北朝南的大殿一般会叫做“大雄宝殿”或是“天王殿”之类。 但此时,殿堂上的匾额也是已经进行了更换,上面刻着“天师殿”三字。 白衣女护法带着众人径直向“天师殿”走去。 院子里面也有一些卫士,并且还有不少脚步匆匆的信徒,这些信徒基本都是女性,看起来年纪都不太大。 “右护法。” 这些人依旧十分恭敬的向白衣女护法施礼。 白衣女护法依旧不加辞色,带着吴良等人不多时便穿过广场,进入了“天师殿”之内。 “天师殿”的殿顶很高,粗略估计应该有两丈多,并且东西两侧与正北方还有一些高约半米的使用砖石修建而成的方台,方台上留有一些不太严重的破损痕迹。 根据这些细节,吴良猜测这些方台此前应该是用来摆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