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长平侯!(4000)(2/3)
这四个人与这头骆驼留在这里的时间也并不会太长,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 吴良虽然没有办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根据大木箱子呈现出来的状态,依旧能够笃定绝对不会是十几年,或是更长的时间。 做出这样的判断之后,吴良再去看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玉器。 这些玉器大部分都是用在死人身上的“九窍玉”,这点是毋庸置疑的,甚至这么多用过的“九窍玉”堆积在一起,吴良只是靠近了一些,便已经透过防毒面具嗅到了一丝淡淡的腐臭气味,这是他同样十分熟悉的味道。 错不了! 无论是玉石上面渗透进去的红色、黄色的痕迹,还是这股特殊的腐臭味道,都让他更加确定,这些正是那种被尸体腐烂时流出的尸水长久浸泡过的“九窍玉”。 在后世,关于这种“九窍玉”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死玉”。 那些渗入其中的或黄或红的痕迹,便被称为“死气”,而渗入了“死气”的玉石,便已不再是美好高尚的东西,而是会给人们带来灾祸的不祥之物,人们将其长久带在身边,绝对百害而无一利,甚至最后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此前吴良还用这种说法忽悠过曹禀,将他唬得一愣一愣的。 但其实他对这种说法也持保留意见。 因为后世的考古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这样的东西,并且还会将其视为至宝仔细清理过后好生保存起来,还有一部分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专家,每天都在与这样的东西打交道。 或许是因为前世的他从未正式从事过考古工作,也从与真正的一线考古工作者进行过接触,又或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考古事件本就不会公开吧,总之他还从未听说与这种说法相关的真实事件。 暂且不论这些。 吴良现在主要在想的是这些“九窍玉”究竟从何而来,又要去向何处。 他只是粗略的查看了一下,便可目测出这些“九窍玉”的数量至少有几百枚之多,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是他们这样的专业盗墓团队,将目前所有盗过的墓全部加起来恐怕找不出这么多“九窍玉”。 而眼前却有这么多“九窍玉”,并且还是从死人身上扣下来的“九窍玉”聚在一起,这显然非同小可。 而据他所知。 “九窍玉”最盛行的地方便是天朝古代。 这是天朝特有的对玉石近乎迷信的崇拜,人们认为玉能使活人平安,使死人永远不朽,也是因此,汉朝的丧葬习俗中才会出现“金缕玉衣”那样的奇物。 这种由来已久的玉石文化,亦是对后世造成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好的玉石制品依旧是一种普通人消费不起的奢侈品。 而一旦出了天朝,也可以说是出了东亚地区,人们对玉石热爱便要打折扣了。 当然。 文物又是另外一回事,那玩意儿与玉石无关,珍贵的是年代与文化,还有稀缺程度。 所以。 吴良怀疑这些“九窍玉”正是从中原地区运送至此处的,至于目的嘛,当然是贸易。 虽然玉石文化是天朝的专属,但天朝从古到今对整个世界都有着极为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周边国家的文化辐射程度,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尤其是在这条古丝绸之路上。 天朝的许多产物都是商人们争抢的硬通货,比如丝绸,比如陶瓷,这些东西深受中亚与欧洲贵族的喜爱与追捧,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亚与欧洲的贵族都以家中有一块丝绸制品或是一件陶瓷器具为荣,要将一个在天朝已经十分常见的瓷盘或丝绸制品裱起来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此来彰显家庭的富足。 因此行商们只要能够讲这些东西运送过去,便完全不需要担心销路与利润。 而玉器作为在天朝比较贵重的物品,就算没有对中亚与欧洲造成什么影响,在古丝绸之路上、尤其是靠近天朝的这一段亦是具备一定的价值,甚至能够当做货币与来自天朝的行商做生意。 所以玉石出现在这里一点都不令吴良感到奇怪。 至少在天朝,从死人身上抠出来的“九窍玉”肯定是没有市场的。 这时候人们对“文物”并不怎么追捧,再加上如今的人们普遍信奉鬼神,对这种怎么想都不吉利的东西更是避之不及,非但基本没有什么市场价值可言,还非常容易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因为能够使用“九窍玉”下葬的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