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郁洲山(4000)(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若是放在盛世当然一点问题都没有。

    宋朝不是有这么句话么,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句话便可体现出,一个天高皇帝远的县府油水也照样不会少,区区百余人的食宿,县令从牙缝里面扣一些出来,便能够将他们伺候的舒舒服服。

    但乱世可就不同了。

    尤其是这种先经历了过黄巾之乱,而后又在一些军阀手中辗转过的偏远县城,无论是劳动力与物资基本上能被榨出来的都已经被榨干,有些地方的县府更是早就变成了摆设,里面杵着个县令也同样只是摆设,同样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现在的朐县基本就是类似的情况。

    来的时候吴良已经有所了解,路边那大片大片荒废了许久的耕地便是最好的证明,这地方的生产活动基本已经停摆了。

    “可否请邴县令为我介绍一下朐县目前的情况。”

    吴良笑了笑,不动声色的将话题转移向了他处。

    邴立叹了口气,无力的摇头说道:“唉,不瞒吴太史,如今的朐县仍有顽疾无法解决,因此县内百姓要么逃难去了他处,要么随波逐流做了贼人,而我这县令对此却无能为力,实在愧对天子之恩呐。”

    “邴县令所知的顽疾是……”

    吴良追问道。

    “便是盘踞于田横岛上的黄巾贼。”

    邴立答道,“如今岛上贼人已经过千,时常率众跨海而来烧杀抢掠,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当年陶谦还是徐州牧时,便无暇顾及这伙贼人,使得他们日益壮大,如今徐州已为曹孟德所得,依旧对这伙贼人视而不见,他们自然更加无所顾忌,再如此下去,在下也只能引咎辞职逃往他处,否则迟早要被这伙贼人杀死。”

    田横岛……

    此岛也叫作郁洲山,乃是《山海经》中的十州之一,只不过是一座小岛罢了。

    只因秦末时与陈胜、吴广同一时间起义的齐王“田横”在刘邦得了天下之后,不愿称臣于汉,于是便率领五百门客逃到了这座岛上,此岛便有了“田横岛”的说法。

    后来刘邦派人前来招抚,田横被迫乘船离岛前往雒阳,结果在距洛阳三十里地的偃师首阳山自杀……这自杀很有疑点,极有可能是那种身上、甚至是背后被捅了三十多刀的自杀。

    随后田横的五百名门客听到他自杀消息,亦是集体自尽追随主人而去。

    不过“田横岛”的说法,应该也就在徐州一带的民间还有,大汉朝廷则一直沿用的还是秦朝时的名字,将其唤作“郁洲山”,又或是“郁州”。

    而在后世,“郁洲山”或是“田横岛”则已经不复存在。

    据吴良所知,应该是在后世的康熙四十年,也就是公元1701年,自“开黄坝新河,分黄经五河、灌口入海”之后,“海涨沙淤,海口渐塞”,郁洲山与大陆之间的海峡便已经彻底消失,从此连成了一片。

    而“郁洲山”也已经被更名为“云台山”,成了连云港的行政辖区。

    不过现在的“郁洲山”。

    则的确称得上是一处世外桃源,只因它与大陆隔着一道海峡,若是和平年代,朝廷还有余力将目光投向这里,这道海峡也算不上是难以逾越的天堑,何况还是冷兵器时代,但现在正处于乱世之中,可就没有人顾得上这里了。

    就拿曹老板来说。

    如今他依旧是四面环敌的情况,若是专程派兵前来攻打郁洲山,无疑需要消耗不少的兵力与粮饷,甚至还得耗费人力物力建造船只渡海。

    再加上郁洲山本就不大,只相当于一个乡而已,而岛上又没有什么能够入眼的资源。

    曹老板现在非要将郁洲山拿下怎么算都是一笔只亏不赚的生意,简直得不偿失,这种情况下倒不如先将这个问题搁置一边,反正郁洲山上就算藏有贼人,也断然成不了大气候,无法成为曹老板的威胁。

    这便是“郁洲山”上的黄巾贼能够存在至今的主要原因,不是收拾不了他们,而是没有必要,曹老板没必要,当初的徐州牧陶谦也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

    “嗯……”

    吴良微微颔首,这的确是个问题。

    就连他也不愿与这已经上千的黄巾贼发生冲突,毕竟瓬人军此次出征只有百余人,就算有机会以少胜多,也难免发生伤亡。

    何况他是来考古的,又不是来剿匪的,实在没有那个必要为此牺牲自己人。

    再者说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