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1/2)
而张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晋阳县令,袁绍与他中间隔了不知道有多少级,正常情况下张梁恐怕连面见袁绍的资格都没有,袁绍又怎会派人给他送来羽檄? 就算真要送,也是送给并州刺史的吧? 何况晋阳县旁边就是太原郡城,两者相距不过几十里地,有什么消息送到太原郡城,再由并州刺史派人前来通报才比较符合常理吧? 除非,这“羽檄”中的内容乃是跳过并州刺史直接送来这里的。 即是说对于袁绍而言,张梁这个晋阳令可能要比如今的并州刺史更加重要,或是更加亲信…… 所以。 吴良有些不明白了,张梁与袁绍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正史中袁绍阵营可从未有过张梁这个人的记载啊? 第六百一十七章 袁绍的政治智慧 另外。 据吴良所知,并州刺史的身份也是个问题。 中平五年之前,并州刺史还是一个叫做张懿的人,后来张懿在抗击胡人的时候战死,刺史一职便由吕布的前前义父丁原继任。 再后来董卓利诱吕布杀了丁原,之后的一段时间并州刺史换成了谁就不好说了。 不过现在。 并州已经成了袁绍的地盘,据史书记载,袁绍在得到并州之后,为了稳定局面立刻便将自己的侄子“高干”任命为并州刺史,而“高干”也并未令袁绍失望,他在并州期间政纪卓越,有许多并州游士都前来依附于他。 并且在后来的官渡之战中,“高干”还为袁绍提供了十分可观的粮食与兵士补给。 所以现在的并州刺史应该就是“高干”。 而袁绍与“高干”之间应该也不会存在什么严重的信任危机,正常情况下断然不会跳过“高干”给晋阳令张梁送来羽檄。 除非。 羽檄中提及的事情并不正常。 最起码应该不是正常意义上的政事军令,而可能是一些不能够教太多人知道的秘事,甚至可能是袁绍不希望真正的“自己人”染指的脏事…… 与此同时。 “两位使者舟车劳顿辛苦了。” 左慈亦是很快反应了过来,一边将那鸡毛竹筒接了过来,一边对两名信使笑道,“二位稍安勿躁,来人!即刻为二位使者备下酒菜好生招待,待我看过信件写下回执之后再出来相送!” “诺!” 一名军官应了一声,走上前来对两名信使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请随我来吧。” 两名信使面露为难之色,他们显然有些着急,却又不好拂了左慈的面子,只得点头说道:“还请张县令快些准备回执,若是误了事,我二人回去怕不好交代。” “二位放心,张某心中有数。” 左慈微微颔首。 随即那两名信使便跟着军官去了后院,而左慈则回过头来看了吴良一眼,用眼神询问吴良的意思。 吴良则冲他努了努嘴,示意先进入书房避开外人再说。 …… 片刻之后。 左慈屏退了左右,书房内便只剩下吴良、典韦与左慈三人。 吴良已经看到了张梁此前说过的那块匾额,暂时却并未急于去取藏于匾额之后的甲骨文献,而是从左慈手中接过那个鸡毛竹筒,一巴掌拍碎了上面的封泥。 竹筒中掉落出来一小卷简牍。 对于简牍中的内容,不只是吴良好奇,左慈心中也同样十分好奇,见吴良将那简牍捡起来,他的脖子也微微侧倾了一些,目不转睛的盯着简牍。 不过碍于典韦的威严。 他到底还是与吴良保持着距离,不敢轻易凑上来。 在搞清楚究竟什么情况之前,吴良并不打算与左慈分享简牍中的内容,转了个身避开左慈的目光才将简牍摊开细细品读。 简牍中的文字虽然并不算多,加在一起大概也就百十来个字,但这些文字呈现出来的内容却是将吴良吓了一跳。 原来袁绍已经收到密报,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彻底闹翻,在长安城内相攻数月之后,汉献帝已经在李傕的原部将杨奉与董承等人护送出了长安,脱离了李傕、郭汜的控制,一路东行逃到了安邑(今山西运城)一带。 而袁绍则在羽檄中命令张梁秘密召集一批人马,乔装成灾民前往安邑“迎接”汉献帝刘协,无论付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