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1/2)
但高欢麾下二十万并州胡分批次的昼夜攻城,也让守城士卒疲于奔命。 就连王罴这位老将,都亲临城头三天没怎么合过眼,疲惫不堪。 王罴早就绝了投降的心思,一心与城池共存亡。 但人力犹有尽时,华阴也不是玉璧。 王罴虽然也姓王,终究不是塔防大师王思政。 高欢麾下并州胡骄狂傲慢是一回事,战斗力可不拉胯。 当围城第四天的阳光照耀华阴,华阴城墙终于失守,王罴退守城内,力战不敌,正要举剑自刎,却被东魏大将彭乐生擒。 在华州蹉跎了四天,包括高欢在内,众将憋了一肚子火气。 有将领建议高欢屠城泄愤,同时震慑关中,却被高欢断然拒绝。 看了那人一眼,见是契胡将领,高欢拒绝之后也没有再多言语。 契胡残暴,屠城对他们来说也不是第一次,当初只是建州(山西晋城)刺史不愿开门,尔朱世隆便下令屠尽城中百姓。 这种事情他贺六浑干不出来。 甚至在听说彭乐生擒王罴后,高欢都想要试着招降,纵使不降,也要留他性命,将来灭了宇文泰,王罴自会为他出力。 高欢是个惜才的人,而对于才德兼备之人,他更是喜爱。 恰巧王罴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又以处事公允而闻名,这份公允甚至到了宴会时,亲自称量酒肉,分给将士的地步。 高欢向亲信谋士们流露出了招揽王罴的想法,陈元康知道高澄同样爱极了这样的人物,正要出言表示支持。 却听司马子如突然说道: “王罴顽抗王师,相王却宽而不杀,下官唯恐关中之人有恃无恐。” 陈元康赶紧将嘴边的话给咽回了肚里,他清楚司马子如这番话并不是全然出于公心,更多的是私人恩怨。 司马子如与王罴当然有旧怨。 当初司马子如被从洛阳调回晋阳,领军进攻关中,试探南梁、柔然的态度。 将宇文泰的注意力引向潼关后,突然渡河北上攻华州。 当时正值华州修缮城防,梯子并未撤走,司马子如与韩轨得以领大军趁夜入城,却被半夜惊醒的王罴赤膊持棒,给驱逐出去。 个人屈辱也就罢了,自此以后,高欢认为司马子如虽有智谋却没有领军的才能,于是再也没有了独领大军的机会,甚至可以说司马子如的前途都因王罴蒙上阴影。 陈元康是个有眼色的人,鉴于司马子如支持自己攻取华州的提议,陈元康投桃报李,也并未出言反对处死王罴。 一个王罴而已,这么大年纪估摸着也活不了多久,没必要为了他与司马子如交恶。 若真的惹恼了司马子如,让他与自己唱反调,岂不是误了大事。 陈元康不出声,却也有旁人愿意为王罴说几句话。 有幕僚进言,担心杀了王罴会让断绝抵抗之人的退路。 司马子如闻言呵斥道: “相王领二十万大军西征,声势浩大,但凡存有一丝清明,无不望风而降,如今依旧负隅顽抗者,自是一心要与宇文泰赴死,君欲留其退路,唯恐逆贼并不领情。” 高欢闻言沉思,按他的心意,当然不愿意杀了王罴,这样才德兼备之人太少。 陈元康明白的道理,高欢也同样清楚,司马子如一心要置王罴于死地不过是出于旧怨而已。 但司马子如说得确实有道理,王罴负隅顽抗,自己辛苦破城却宽而不杀,只会让关中之人有恃无恐。 许久,高欢心中长叹,终究是有了决定。 他朝司马子如交代道: “去告诉彭乐,擒将之功,我自会记下,王罴就不用送来见我了,给他一把剑,任其自戕。” 说罢,又对众幕僚道: “都准备准备,随孤入城。” 既然是决定放弃王罴,不如让司马子如好生出气。 高欢对于这种事,看得最是明白,欣赏王罴是一回事,但不能为自己所用,也无甚可惜。 司马子如自是迫不及待去寻彭乐。 与彭乐说了高欢的命令,对于彭乐来说,功劳记下就行,王罴是生是死,他并不关心。 彭乐让人为王罴松绑,司马子如拔出配剑递给这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