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1/2)
高澄的态度很快被传给崔家人,他们也赶忙写信,让崔赡莫要回京,好好在地方准备来年京试,那才是救父的方法。 邢邵上表请辞兖州刺史一职,辞章很快被同意,高澄连挽留的姿态都懒得去做。 崔甗只是贪腐,而邢邵却是欺瞒,哪怕邢邵再有能力,高澄也不可能为他开这个先例。 邢邵离开洛阳的时候,只有崔暹一人送行,人情冷暖尽显无疑。 但怨不了旁人,就连崔暹的亲近都劝说他,直言邢邵不忠不义,自当有此下场,只不过崔暹执意相送。 “当年写信邀子才入洛,暹从未想过会有今日之事,是我害了你。” 崔暹颇感自责,两人若非挚友,邢邵也不会是崔暹所荐三人之一,如今温子昇、崔昂各居高位,独邢邵身败名裂,崔暹情绪难免惆怅。 “邵咎由自取,又与季伦何干。” 邢邵苦笑道,四十二岁的他原本一头青丝,如今却两鬓斑白,老态尽显。 “子才日后有何打算?” 崔暹问道。 邢邵转头望了一眼身后的洛阳城,又远目向东,故作洒脱道: “纵情山水,聊慰平生。” 但崔暹知他心中悲苦,隐于山林是世道昏暗才会做的事情。 偏偏如今关东在高澄的治理下欣欣向荣,在这样的世道,一身才华却要被埋没,只在史籍上留下骂名,谁又能真的洒脱。 第二百四十九章 南巡边防 邢邵离开了洛阳,落魄归乡。 曾贵为大将军府主薄,按照惯例,外放也是刺史起步,最终却落得这般下场,足以警醒群僚:忠诚一词,重点不只在忠一字,当以诚事主。 洛阳人的忘性很大,再也没有人去在意一个官场上的失落者,倒是对崔赡大为好奇。 他们甚至认为高澄会故意放水,成全一段京试救父的美谈。 你看,分明是枉顾国法,宽纵罪犯,落到他们眼里,重点却是孝子救父,还能被称作美谈。 这就是古代与现代的不同,凡事与孝沾边,大多都能被模糊主次问题。 入冬以来,气候越发寒冷,高欢在晋阳被头疾折磨,高澄得知消息,也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甚至与尔朱英娥的扮演游戏都停了下来。 总不能父亲缠绵病榻,儿子欢歌宴饮,那也太孝了。 高澄自从成为一名父亲,他越发迫切想要立一个孝子的人设,这不只是做给高欢看,更是做给自己的儿女看。 来往于洛阳与晋阳之间的信使络绎不绝,都是寄去小高王对父亲的思念与关怀。 而这一个冬天,宇文泰再次举兵北上,攻伐玉璧。 毕竟只要玉璧尚且掌握在高氏手中,来年春天又可以此为根基,出兵袭扰,整个洛水以东、渭水以北尽做荒土。 然而玉璧在过往一年不断加固,城池坚固,守备与粮草充足,又有塔防大师王思政坐镇,宇文泰强攻数日无果,士卒苦不堪言,不得已再次引军退去。 这两年,东魏放任宇文泰来去自由,实在是晋阳主力难以西顾。 由长安出兵玉璧,与晋阳出兵,损耗不可同日而语。 536年关西遭逢大旱,但天灾无情,它并不会止步于东西魏的边界。 也是在这一年,东魏河东之地并、肆、汾、建、晋、绛、秦等诸州遭遇旱灾,旱情整整持续了一年。 若无高欢、高澄父子俩调用河南、河北之粮赈济,河东的情况比关中好不了多少。 河东旱情在537年夏季才得以缓解,却已然误了耕种。 高澄自536年秋收以后,直至今年,即538年秋收,足足供应了河东两年的粮食,期间还发生一次高欢领二十万大军西征惨败,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般折腾。 这也是自537年西征大败后,东魏不得不休养生息的原因。 自铸币权收归中央,又在佛道两教搜刮以后,东魏政府并不缺钱。 但问题是钱不能直接生产粮食,以东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靠钱也买不到粮食。 这两年为了赈济河东,耗光了官仓存储,但高澄依旧没有对民间存粮下手,他担心粮价难以抑制。 高欢之前起意再行西征,除了加税以外,打的就是强征民间存粮的主意,只不过被高澄劝阻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