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章(1/2)
有工资上涨做诱惑,也自然乐得搬迁,毕竟前段时间他们还是任人鱼肉的俘虏,担心被发作苦役,哪有那么高的要求,还想着免租金、免税,能给分配土地、住宅就已经不错了。 而被迁往关陇的三河十万州郡兵,可就满腹牢骚,元善见着实让人在背地里骂惨了。 随着迁徙已然深入,眼看锅都甩干净了,齐王也是时候出山了。 太昌十年(541年)二月十六,陆续有高澄过往功绩在洛阳及周边被人刻意宣扬,在有心人的煽动与组织下,洛阳民众纷纷高呼‘高公不出,奈苍生何!’ 而这一现象也由洛阳扩散至周边,各地民众奔走相告‘高公不出,奈苍生何!’ 每日都有大量民众伏阙请命,无论是否高党官员也纷纷上疏,希望天子在折腾民众的道路上悔悟,请赋闲在家的高澄重新出山。 元善见在汹汹民意下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民众已然被迁徙,国库空虚,朝廷也无力再将他们迁回。 于是幡然悔悟的元善见下罪己诏:‘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高澄也没再玩三顾茅庐那一套,毕竟大舅子兼妹夫的元善见这段时间表现很不错,总要留点面子。 天子亲自登门,恢复高澄一切官爵,而大魏寡妇保护者,齐王高澄也顺应民意,再度出山执掌朝政,文武百官与天下百姓,无不奔走相贺。 第三百三十八章 齐王主政 北方民众,尤其是关东之民,大多都认同一个朴素的道理,即:齐王爱民,当执牛耳。 在民众千呼万唤中,齐王高澄应天子之请,再度出山,一肩担起了风雨飘摇中的元魏王朝。 以上内容,翻译自张师齐的私人书稿《我与齐王二三事》 广州刺史张师齐在与友人就书稿展开讨论时,曾表示,虽然刚刚重归一统的大魏是否应该被称作风雨飘摇,暂且有待商榷,但齐王没有舍弃天下苍生,就已经值得万民庆贺。 没错,大魏不能没有齐王,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3d区不能失去蒂法。 在高澄赋闲的这段时间里,十八岁亲政的天子将国家搞得一团糟,民众苦不堪言,更让他们怀念齐王德政。 果然,齐王一出山,立即上奏天子,请免迁往陇西民众五年租税,免除迁往关中民众三年租税,免除迁徙的并州胡人五年租税,其中就包括迁往关中的一万户胡人,与迁往陇西的一万户胡人。 据说高澄更是变卖家产,为迁往陇西的六镇鲜卑发放安家费,只不过这种话也就底层鲜卑人会信,但凡有点地位的,无不嗤之以鼻,国库再空虚,也不至于到逼得小高王变卖家产的程度,但齐王府最近也确实生活俭朴了许多。 不止如此,高澄还下令,加强在各地迁民分配田亩与屋舍过程中的监管,但凡有贪墨者,严格按照《太昌律》所定,赃满三十匹者,治以死罪,未满三十匹,按贪赃多少,也有相应惩处,情节最轻,也要落个革职查办。 政令下达,各地迁民无不欢欣鼓舞。 而迁来河南的六镇鲜卑等各族胡人,更是高呼齐王万寿。 西迁陇山的汉人能免五年租税,那是从京畿户口变成陇西户口,多给点补偿也是应该的。 但六镇鲜卑从晋阳迁来河南,并不算委屈,却依旧给免了五年租税,足以说明许多问题。 齐献武王虽死,但齐王没有忘记乡人,哪怕他在洛阳多年,身边围满了汉人文士,但他的心始终是向着我们六镇乡人。 说到底,六镇鲜卑依旧是高家的基本盘,适当对鲜卑将士施以恩惠,对他们好点,哪怕真有一天,有大将叛乱,凭着高欢、高澄两代人善待乡人的情谊,只需高澄振臂一呼,不敢说临阵倒戈,至少也不会为叛将死战。 重新执掌朝政的高澄,在为民众让利的同时,立即开始了对各地官员的调动,昔日高欢在晋阳的班底尽数被调至洛阳。 高澄废除骑兵曹与外兵曹,于洛阳新设中兵署、外兵署。 中兵署依旧由高欢旧僚赵起、徐远、白建主持,掌管战兵操训事宜,其中就包括司州十一万京畿军。 而周边梁、陕、广三州九万战兵,也由中兵署向三州练兵大将段韶、斛律光、高季式下达操训指示。 至于外兵署,则负责州郡兵相关事宜,由兵部尚书封子绘、司州牧陈元康、以及高欢旧僚唐邕进行管理。 有相国府与大将军府的存在,陈元康这个司州牧着实干不了多少本职工作,而高澄让他坐上司州牧的位置,自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