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一会,淮水南岸西侧响起了轰鸣的马蹄声,段韶、高敖曹、彭乐等人领五万骑卒奔至。

    第三百七十一章 城防

    高澄觉得南梁军中定有高人,否则如何解释他们能够看穿自己暗度陈仓之计,总不可能是南梁主帅畏敌如虎,连半渡而击这样的好机会都抓不住吧。

    原来高澄强渡淮河只是用来诱使梁人设伏的假象,段韶等人早就趁夜出营,延上游西行三十里,偷渡淮河,就等着南梁伏兵杀出,五万骑卒奔袭至战场,梁军遭受反埋伏,必然阵脚大乱。

    相较于强攻防备森严的坚城,他更希望能够野战歼敌,纵使不能全歼敌军,也能动摇守军军心。

    可如今计划落空,高澄望着风尘仆仆的段韶等人,总觉得自己这几日纯粹就是媚眼抛给瞎子看。

    “陛下……”

    王伟正欲请罪,当日便是他在汝南城为高澄献上这条计策,却被高澄打断道:

    “此计得朕许可,非是王卿罪责,无需多言。”

    眼见高澄不以此治罪,王伟赶紧谢恩,他原本只是侯景幕僚,南征前突然被提拔为天子近臣,多有人不服,本想此番随军参谋立功,不曾想第一条计策,便徒劳无功。

    ‘罢了,万事开头难,幸好陛下宽容,不以为罪。’

    王伟自我安慰道。

    与此同时,眼见齐军尽数过河,南梁水师也撤离了淮河干流,准备退往淝水,依托淮南水系协助守城,袭扰齐军。

    这也是淮河与长江最大的区别,大军渡过淮水,粮草可以绕道运输,此时继续拦截江面,还不如退回去协防,毕竟淮河防线已经被突破了。

    当然,高澄丝毫没有突破淮河防线的喜悦,他已经感觉到了淮南战役的棘手。

    梁将夏侯譒担忧高澄置寿阳于不顾,长驱直入,未尝没有道理,毕竟当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采取的这种方法南征刘宋。

    但他并未察觉高澄南征与拓跋焘南征的区别。

    拓跋焘是建立在刘义隆北伐大败,大量野战部队被歼灭的基础上,旋即南征,史载刘宋诸部望尘奔溃,已经被拓跋焘将脊梁打垮,不敢再战。

    北魏大军所过皆降,遇到坚守的城池,也只需留军看守,固守坚城的刘宋军队根本不敢出城袭扰粮道,故而能够在粮道无忧的情况下长驱直入,饮马长江。

    而高澄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此前南梁北伐大败,折损了羊鸦仁,但那已经是八年前的事前了,萧渊明等人虽然畏敌不敢在野外决战,但高澄若是弃寿阳不顾,领主力南下,萧渊明还是有胆子出城给他整个活。

    若寿阳守军袭扰高澄粮道,齐军主力深入敌境,不能保障粮食供应,大军便有覆灭之危。

    当高澄骑兵由上游渡河的消息传至寿阳,夏侯譒也闭了嘴,再不复当日不得志的感慨,心中只有后怕。

    萧理会更是打定主意不会干预军事,全由其堂叔萧渊明主持。

    高澄万万没想到,他以为的南梁军中有高人指点,却只是其主帅萧渊明被他的名头给吓到,不敢野战而已。

    毕竟小高王十三岁领兵,从无败绩,麾下又有水陆大军三十五万,他早就打定了主意坚守寿阳,为此,在高澄发布南征诏书后,萧渊明就一直在囤积粮草,城中积蓄,足可支应两年有余。

    只要有寿阳这颗钉子的存在,高澄就不敢放心南下。

    事实也确实如此,高澄领军来到寿阳城外,时值盛夏,午后的烈日晒得人心情烦躁,尤其是看到高耸的寿阳城池,更让高澄直皱眉。

    寿阳即寿春,虽然号称控扼淮水,但实际距离淮水还有一小段路程,城池以北是连通巢湖与淮河之间的淝水。

    寿阳地势并不险要,除北面水门以外,其余三面较为平坦,故而将城池修得极高,另有宽阔的护城河环绕。

    高澄没敢走近了,以免中了流失。

    在重重护卫下,往寿阳东、南、西三面巡视一圈,高澄眉头皱得更深。

    夜里,安下营寨,高澄问计于谋士:

    “众卿可有计策诱使梁人出城?”

    他是真不想强攻寿阳,尤其是梁军占据水上优势,可以源源不断由北侧水门运输补给入城,如江陵一般,围是围不死的。

    城内细作在封城前传回了消息,城中粮用充足,更有五万守军,萧渊明还大肆征召民夫协助守城,若是强攻,只怕要付出巨大伤亡才能啃下来。

    陈元康稍作犹豫,见同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