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萧渊明也没把话说死:

    “外臣一朝受擒,自付或将受辱,却得陛下奉为贵宾,此恩此情,铭感于心,陛下欲图合肥,外臣虽与兰钦并无私交,亦愿为陛下书信一封。”

    高澄这等人精怎么可能听不出萧渊明的言外之意,他才不信萧渊明真的与兰钦没有私交,不过劝降合肥只是尝试而已,成了自然是大喜事,不成也只是随便拿一名降卒送信进城,无甚损失。

    淮阴不战而下,萧渊明作为俘虏已经起到作用了,到时候哪怕兰钦不降,高澄还是会让萧渊明往合肥走一圈,毕竟主持淮南战局的萧渊明被擒,对守军士气多少都有点打击。

    况且利用完萧渊明,还可拿他索要赎金。

    萧渊明虽然只是萧衍之侄,却极受宠信,否则也不会让他主持淮南防线。

    高澄在心底对萧渊明的估价可不低,少说也得三万匹布,什么?萧衍的亲儿子萧纪才三千匹?

    那都是八年前的老黄历了,赎买战俘也是有通货膨胀的,懂不懂。

    一提起萧纪三千匹布,高澄就来气,都怪贺六浑那败家玩意。

    三万匹布不是一个小数目,但高澄相信他能在战后拿到这笔赎金,毕竟萧渊明在萧衍心中的分量可不轻。

    ‘贞阳旦至,侯景夕返。’

    原时空中,高澄抓获萧渊明,将其奉为贵宾,利用他离间萧衍与侯景,声称只要萧衍送回侯景,他就愿意归还萧渊明。

    萧衍于是回了这一句话,表示愿意与他做这笔交易。

    但既然是离间计,总不能瞒着侯景,于是很不凑巧的,高澄与萧衍暗中联络,居然在经过侯景防区时,意外被他发现,得知萧衍要出卖自己,侯景走投无路,只能听从王伟的建议,以八百骑渡江,死中求活,才有了侯景之乱的爆发。

    萧衍答应以侯景交换萧渊明,足以证明他对这个侄儿的看重,毕竟这件事干出来,以后谁还敢降梁,难道就不怕萧衍反手把自己卖了。

    因此,单凭一个侯景还单换不了萧渊明,萧衍为此还押上了自己的政治信誉。

    问题来了,一个侯景,加上萧衍的政治信誉,值不值三万匹布?

    高澄觉得自己的心理价位似乎可以再往上抬抬。

    八公山被擒的南梁将领可以用作买卖,索取赎金,只不过寿阳城的守将就没这个价值了,萧衍总不会花大价钱把他们赎回去,再全给砍了吧。

    有钱也不是这样霍霍,况且高澄要这样做生意,以后也没人敢降齐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定计

    萧渊明的劝降信还在去往合肥的途中,段韶等人领五万主力骑兵与二万州郡兵已经抵达淮阴与高澄汇合。

    “朕能得寿阳,全赖长猷(陈元康)献谋与诸将用命。”

    庆功宴上,高澄举杯对众人说道:

    “八公山一役,扬我大齐天威,望诸君继续努力,夺下合肥,全据淮南!”

    众人纷纷举杯相对,齐声恭维是高澄临阵决机才有此胜,尽皆满饮杯中酒。

    宴席上,高澄与众将欢歌曼舞,难得尽兴。

    自太昌二年,即公元533年起,高澄便一直在强调军中纪律,严禁私掠百姓,过往大多是高欢、高澄两父子亲自统军,少有如寿阳一战分兵。

    寿阳作为与合肥并列的淮南两大重镇之一,繁华毋庸置疑,扬州还要等未来大运河开凿,才会兴盛起来。

    这一次众将领兵入寿阳,能够严格约束军纪,以最快速度恢复城内正常生产生活,更让高澄喜出望外。

    齐军占据寿阳,因展现出来的良好纪律,并未祸祸百姓,故而不曾激起寿阳百姓的抵抗,毕竟寿阳这些年,本就在南北之间反复易手,寿阳百姓对于是当梁人,还是当齐人,抵触情绪与江南不能等同。

    当夜,君臣尽欢,宴罢人散。

    翌日,宿醉后的高澄唤来陈元康等四名谋士与段韶,问策道:

    “寿阳、淮阴既下,我等也算在淮南站稳了脚跟,欲全据淮南,为今之计,又当如何作为?”

    陈元康昨日因献策之功,被高澄赏了三千匹布,与段韶、高敖曹、斛律金等同,为第二赏格,仅次于生擒萧渊明的彭乐,着实惹得其余三名谋士羡慕。

    今日高澄问策,王峻当先建议道:

    “合肥,淮南重镇也,若取之,各地必然望风而降,全据淮南易如反掌,臣以为当集重兵攻合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