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1/2)
宇文护秘不发丧,直到率领大军返回成都,才将丧事公布,元宝炬之子,西魏政权名义上的天子拓跋廓封宇文觉为太师、大冢宰、袭封安定公; 不久又改封周公。 宇文护之所以为堂弟选择周公的封号,自然是其叔父宇文泰依托周礼改制,原本蜀公也是备选之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周公。 成都城里的权力交接暂且不提,岭南的战事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路大军稍作休整后,便立刻南下,欲与高澄汇合。 而陈霸先早已经先三人一步,回师广州州治番禺城,要与高澄当先决战。 只是高澄见陈霸先放开道路,回援番禺,却也不再逼近,转而止步陈霸先的老巢,前西江都护府所在地高要郡(广东肇庆),在此等待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路大军,以及斛律光麾下将士往高要城汇聚。 在确认西魏退兵以后,斛律光终于能够支援前线,而其余三路大军也在前来的路途中,高澄稳坐钓鱼台,不急不躁。 事实上,他也没法急躁。 此番进逼番禺,就是为了将陈霸先逼回来,放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人南下。 而不是真要独自与陈霸先战一场。 陈霸先麾下尚有近十万人,而高澄在高要城中,手握七万步骑,从数量上来说,未尝不能一战。 但这七万步骑之中,只有三万骑卒是高澄的老部下,而另外四万蕃兵归属于冼夫人麾下,新近归附之军,人心未定,高澄并不敢全然相信。 一旦蕃兵在战场上倒戈相向,岂不是尔朱兆在韩陵之战的再演。 高澄给段韶三人传令,小心行军,勿中埋伏,反而是催促斛律光日夜兼程,由后方赶赴高要郡。 陈霸先在番禺稍作休整,即向西进逼高要,本打算围点打援,利用段韶等人急切救援的心理,逐一击溃三路大军,但高澄却偏偏不上当。 小高王在高要城中有恃无恐的原因也很简单,他麾下有三万精骑,而陈霸先并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高澄来去自如,根本就阻拦不住。 陈霸先到如今终于知道梁军为何在与北齐陆战时,屡屡受挫的原因,实在是机动能力相差悬殊。 有心效仿斛律光围攻汉中一战,修筑工事困死高澄,但段韶等人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陈霸先也因此陷入困境。 第四百六十八章 袭扰 高澄用兵少有奇谋,他一惯喜欢以势欺人,而其父高欢创下的丰厚家业也给了高澄这份本钱。 高要城外,陈霸先面对如今的局势,可谓是焦头烂额,他想要保住这份得来不易的基业,只有两个选择。 其一是围攻高要城,在北齐四路援军抵达前,攻破城池,而关键是不能走脱了高澄。 但高澄麾下三万骑也不是等闲,陈霸先也没把握能将他留下。 其二便是调转方向,逐一解决高季式、吴明彻、段韶三路大军。 可番禺城中信使来报,这三路人马沿途攻城略地,似乎并不急于救援高要。 况且陈霸先手下多是步卒,若是疲于赶路,随时有被高澄领骑卒袭击的危险。 思来想去,又卜了一卦,陈霸先终于与心腹定计,决定引高澄来攻,死中求活。 昭德九年(556年)二月十七,陈霸先撤围高要城,率军向北而行,一路急行军,似要截击高季式。 “你是说陈军一日行军百里?” 高澄以为自己听错了,满怀疑惑地向斛律羌举求证。 斛律羌举点头道: “据哨骑回报,陈军日行百里方才下寨。” 高澄闻言,摸着颔下短须沉吟不语。 他不知道是谁给了陈霸先勇气,在自己三万精骑的眼皮子底下急行军。 高澄重视宇文泰,却也不会小觑陈霸先,以陈霸先之智,哪怕再是急切,也不会有这般举动,况且高季式又不是在围攻番禺城。 将自己放置在陈霸先的角度,高澄这才弄清了他的意图。 毫无疑问,以步卒为主的陈霸先并没有连续奔袭三路齐军的机动力,这一战的关键在于自己,陈霸先此举也不过是引蛇出洞。 想通了这一切,高澄随即变更战术,自己领五千骑后撤,与斛律光汇合,保证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