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1/2)
这么说迁都之事没有丝毫商量余地了。 一念及此,袁忠彻立即道:“大概是徐卿碍于身份,不好与我等说这些事,待空闲下来,我去问问黄指挥,是否还有机会。” 迁都对自己影响不大,反正区区一个尚宝司少卿,袁家在南方也没什么根脚——别看袁家父子如今在朱棣这很受信重,在写读书人眼里,相士终究是和他们读书人隔了个阶层。 看不起自己父子的大有人在。 就那尚宝司,别看自己是少卿,其实很没地位。 相士,终究是神棍。 局限太大。 不仅仅是自己父子,钦天监那一群人,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只不过钦天监做的事情更多,比如测天时之类的,算是一门真正的学问,而自己父子的相术,在读书人眼中就是坑蒙拐骗,蒙蔽君王。 之前父亲的种种杰作,他们都认为是瞎猫碰着了死耗子。 毕竟读书人大多迂腐。 而读书人又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说辞。 所以袁忠彻巴不得迁都。 …… …… 穿过狭窄的流淌着古色古香街巷,抬头走过刻有砖雕“清雨丰”的门楼,一座典雅精致的三进三出小院子出现在黄昏眼前。 这是袁府,在繁华的应天城里,此处显得格外幽禁。 袁忠彻藏书的瞻衮堂在宁波。 但他在应天出仕,所以在这座三进三出的小院子里,有一座小型的藏书楼,还是取名瞻衮堂,只不过所藏之书画,较之宁波瞻衮堂差了许多。 但贵重书画皆在此处。 此际小院子里人声鼎沸,有高声和诗者,有浅酒行令者,有丝竹之音,有案牍之辩,旧时读书人的诗香雅韵,弥漫在空气中。 黄昏和徐膺绪并肩而行。 走入袁府,眼前的一幕让黄昏大开眼界,一群读书人,儒衫飘飘,虽不如盛唐之放浪形骸,但亦是随意洒脱尽显名士风流。 其实很讽刺。 尚宝司里的读书人,大多都仕途不如意,并无多少真正的风流名士,要看风流名士,还是得去翰林院找。 不过也别小瞧他们。 谁还写不了几首生平得意之作,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在生前也就扬名京都,官职才到兵曹,和大家差不多,须知当官和才情,这个不以官位高低成正比。 世间读书人,不是所有人都像李白,名声传遍天下。 入仕读书人,也不是都能如王安石,官至一朝相公。 袁忠彻出门迎徐膺绪,看见黄昏,愣了下,徐膺绪笑道:“黄指挥听闻袁少卿藏有《清明上河图》,今日欲要一展名图风采,他身为读书人,心痒难耐,央求我为之引荐,冒昧之处,还请袁少卿见谅则个。” 袁忠彻很快反应过来,笑着行礼,“见笑见笑,黄指挥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他见过黄昏。 当初跟随朱棣去北方征讨南下的鞑靼时,他也去了北方,而黄昏那一次也随驾去了顺天。 第566章 不值一提 袁府不叫袁府。 叫星隐居。 可见袁家父子自视甚高,自比天穹星辰,其实也符合他们相士的身份。 虽只三进三出的雅静院子,但其实面积极大,竟有水池,池畔周围栽着些许花树,桃树、梅树、桂、梨树,林间又栽种着应季花卉。 已入秋,桂花满枝,使得整个院子里清香扑鼻。 花间又有菊花开满地。 端的是清雅。 树与树间,花与花间,早有下人摆放好桌椅,陛下赏赐的美酒以及一些精美点心,下酒小菜,皆已上桌,其间点缀着洒落的桂花细碎花瓣,别样风味更增雅致。 徐膺绪作为尚宝司卿,官职较高,入门之后和众人一一寒暄,也有那么几个人,压根儿没理他,自顾自的喝酒赏花。 对于黄昏的到来,众人还是有些意外。 又不意外。 黄昏虽然一直走的武臣路子,但他身上其实挂了个正七品下的从仕郎文散官,何况其叔父黄观是六首第一的大三元,所以算起来,黄昏大概、或许、也许、可能、没准算是个读书人。 今日与会者,除了尚宝司的上下官属,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