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6章(1/2)
第969章 青史里的读书人 一灯如豆。 梁道坐在尚是崭新的地下室中,浅斟慢饮的喝着小酒,再随手翻着一本手记,这是前任布政司使范文端留下的工作手记。 详细记录了他来长平布政司半年的政事记录。 难怪会英年早逝。 水土不服只是一个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事必躬亲,范文端啊范文端,你以为你是南阳诸葛亮么,你只是大明众多布政司使中的一个,还是官阶品秩最低的一个。 却将自己累死在这片远离故土的草原。 愚蠢至极。 你以为这片草原的人会记得你? 别说他们了,再过个十来年,就是大明境内,也没人记得你范文端。 不至高位,何谈青史留名。 想到这梁道慢慢摇了摇头,读书人,终究是迂腐的,或者是天真的,过于理想了,可这个如此现实的世界,哪能让你如此理想。 理想,在仕途上从来都屁都不是,王文公的理想不比你范文端更高? 王文公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的事情,在前朝也是大事,欲要改变宋朝逐渐衰败的隐患,可惜没能成功,饶是如此,宋朝的旧党在王安石死后,还是愿意建策当时官家,给王安石谥号“文”。 文,是文臣最高美谥! 梁道端起酒杯慢慢抿了口,蹙眉。 酒不好。 但梁道从不嫌弃,正如他当年还贫贱时,别说好酒了,就是马尿一般的酒,他都喜欢的紧,有钱之后,虽然不再喝劣酒,但也不嫌弃。 只有经历过贫穷,才知道当下富贵的来之不易。 可为何范文端不知道珍惜? 梁道知道范文端的出身,不是什么诗书世家,也不是官宦子弟,和他梁道一样,都是起于寒门,在洪武中期科举中第,还只是同进士。 在地方任职,辗转多地,甚至都没做过一方主官,只是凭着勤奋和努力,不断的升职,一度做到了浙江承宣布政司的参政,然后就被调到长平。 范文端死时,当时的长平布政司参政和参议辅助他的学生谢客收拾整理他的遗物,堂堂一位布政司使,留给子女的不过区区三十两大明宝钞,以及一大堆的书和画。 砚台两座。 一座端砚,一座歙砚,都是名品,看似价值不菲,其实端砚是范文端科举时,他的恩师赠送给他的,而那座歙砚则是他调任长平布政司使时,由浙江承宣布政司使孙隽所赠。 名士风流,当配好砚。 至于书画,书挺值钱,画更值钱,不过读书人而言,这些东西一般不会变卖,只会留给子女,所以范文端的家人,继承的遗产只是个寂寞。 倒也还算好。 范文端为国殉职,陛下仁慈,特意下旨,范文端的儿子已经去国子监太学,以后参加科举,就算科举不中,陛下也会给他恩赐进进士。 算是福荫子孙了。 然而有屁用,人死卵朝天,哪怕你在手记中提了无数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你范文端依然只是被尊称而范文端,而不是范文正。 看到这里,梁道没了兴趣,放下书侧耳倾听。 外面没有声音。 这个时候,兀良哈残兵应该和朱阳的三百大明雄师在城外不远的地方展开了厮杀,这个时候,李友边、王魁、赵彦杰应该已经死了。 这个时候,黄昏应该死了……吧? 应该死了。 自己只需要等到天亮时分再出去,和朱阳达成默契,然后等待庆州那边的人过来收拾残局,再“如实”写一封章折去顺天,配合朱阳的军报,今夜发生的一切事情,就只是一场兀良哈的普通叛乱。 接下来,将由自己主掌长平布政司的大局。 然后…… 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很完美的计划。 不过接下来还要再处理一些人,比如派去杀王魁和赵彦杰的两个江湖草莽,虽然给了他们足够的钱,但梁道一点也不信任这些刀头舔血的江湖草莽。 而且活人永远保守不住秘密。 只有死人才不会开口。 上面的院子里忽然传来喧嚣声,梁道有些意外,这个时候了,城内还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