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事实上自朱元璋之后,大朝议政这种极其低效的施政模式,就被后来的皇帝所抛弃了。明英宗以后,皇帝都嫌天天上早朝太累,于是就改为通过批阅奏章来处理各类事务,早朝只是偶尔举行。更狠的还有嘉靖和万历,二十多年都没上过早朝。

    崇祯皇帝虽说是劳模,但他也没有把全京城的公务员拘在紫禁城不去干实事的习惯。所以很快,实质上也已经沦为仪式的常朝,下朝了。

    下朝后,随着密密麻麻的低品官员散去,明帝国真正的中央政务决断系统这才开始了运转:由皇帝,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少数官员组成的小朝会。

    今天的小朝会,与会者比较齐全,基本上在京二品以上大佬都有到场,甚至还来了两三位勋贵老臣——虽说勋贵从不发言,但是人家要旁听的话,皇帝和学士也不能把人家给推出去是吧。

    小朝会开始后,君臣之间先说了几件闲散政务垫场。这之后,便是今天的重头戏:处理广东方面发来的奏折。

    这里所说的奏折,内容自然是上个月有关澳门“冲突”的文件了。

    其实从冲突发生的当天起,就陆续有广东方面的官员往朝廷写奏章。再往后,两广总督衙门,地方衙门,乃至广东各地官员,锦衣卫,甚至地方缙绅,退休官员等等都有给朝廷通气的。所以从4月上旬到现在,朝廷正经是收到了不少奏章,也对澳门事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

    然而在这件事上最最关键的彰潮总兵衙门,却是直到5月中旬,才将奏折发送到了京城。也就是说,忠勇伯曹川,是在4月底或者5月初,战争结束将近一星期后,才慢吞吞走普通驿路,给朝廷发了奏章。

    朝廷方面收到奏章后,自然是要仔细研读外加细细品味的:其余各路人马都早早上本,偏偏你姓曹的主事人拖延时日,这里面有什么情弊?

    就这样,当朝廷各路大佬通过私下渠道搞清楚奏章的因果后,时间已经来到了5月底。这也正是今天小朝会的主题:回旨。

    看看其余鸡毛蒜皮的政事都处理差不多后,迎着初升的朝阳,微微眯眼的崇祯皇帝,侧过脸,对今天轮值的司礼监秉笔方正化点了点头。

    心领神会的方正化随即出班,扬声对陛阶左手边的文官集团说道:“有口谕:南边递上来的折子,臣工可有回执?”

    早有准备的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温体仁同志,这时急忙出列躬身从袖中掏出一份文牍递上:“已有票拟。”

    下一刻,年轻的皇帝伸手接过内阁票拟后,从头细细看了起来。

    话说,崇祯这一朝,司礼监的权利是大大缩减了。原因很简单:崇祯是工作狂,全国各地送入京城的奏章,在经过内阁票拟后,往往皇帝就直接拿来御览并且批注指示,这中间就没有司礼监什么事了。

    今天也是同理。温尚书将内阁票拟的奏章递上来后,皇帝直接开始御览。

    ……

    彰潮总兵衙门晚到的这份奏章,其中内容一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某总兵告诉围观群众,在遥远的南国一处小小的岛屿上,大明官军和弗朗机人发生了一场小小“冲突”。

    是的,按照内阁事后讨论的结果,穿越者把这场战争定义成了“冲突”。

    之所以这样定性,道理很简单:如果把弗朗机人(包括所有殖民者)描绘成洪水猛兽凶残野蛮国之大敌的话,奏折后边再说要“改革开放允许所有外国人进入广州做生意”这句话,就不成立了。

    也正是基于此,这次彰潮总兵衙门的奏折才没有走军情急递,而是发了平信:这就是一场小冲突,根本达不到需要朝廷重视的战争层面,所以老子发平信……不管你们其他人怎么上折子,老子这里就定性为冲突,反正老子信了就成。

    至于说奏章具体内容,总兵府师爷自然是对当日的场面各种轻描淡写各种春秋笔法:明弗两家起了点小龃龉,鉴于之前两国多年友好合作,于是大家君子协定,以澳门城外棱堡为注,打一场友谊赛。最终,“曹军”打下棱堡,输家虽败犹荣双方握手言和,弗朗机人遂和平交出澳门城,妇孺无伤,皆大欢喜,国际关系典范云云……

    以上是奏章第一阶段内容:汇报。

    第二阶段内容,是给朝廷报喜兼送礼。

    收复岛屿后,首先是“还政”的喜报。在经过最初几天军管后,曹总兵表示,已经将澳门岛的管辖权移交给了两广总督衙门,后者在澳门派驻了香山县丞钟笙开堂坐衙行使官府权利。

    其次,既然拿下了葡人从嘉靖年间就开始经营的澳门城,那肯定有所“收获”了。索性曹总兵出身草莽最是忠义,这次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