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有海洋的面积,更是震惊了所有人。

    杨峥指向大洋对面的美洲大地,“这里的土地比我们中原更为肥沃,此地产玉米、红薯等等,可稍减我华夏百姓饥馑之忧。”

    玉米、红薯虽然口感不好,但用来喂猪、喂牛、喂鸡鸭总是可以的。

    “然则,要到达此地,就需要更坚固的海船,更高明的航海术,穿过大洋上的狂风巨浪。”

    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相比,其实华夏土地并不算太肥沃。

    很多地方的人并不愁吃喝。

    但也正因为此,让他们的文明进展缓慢。

    “如今我大秦人口不到三千万,粮食自然能维持,一旦人口增多,粮食将会是最大的挑战,朕起兵以来,所遇大小旱灾、水灾、蝗灾、瘟疫不下百次,民生之艰难,触目惊心,朕毕生之所愿,一为统一华夏,二使百姓不再啼饥号寒,诸位皆为我大秦之脊梁,当以黎民社稷为抱负。”

    今日思绪有些乱,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不过太学生依旧聚精会神的听着。

    他们或许是大秦最好的学生,也是华夏的未来。

    六七千人中,只要有那么上百号人听进去了,华夏的未来将会是另一番场景。

    不,哪怕只有二三十人听进去了,以此为人生抱负,未来也将会是一片光明。

    可惜现在杨峥年纪大了,不然自己亲自往大洋彼岸去一遭。

    课程教授完了之后,杨峥又去了海航院参观。

    现在的大秦,只要不出现隋炀帝那样的君主,盛世指日可待。

    杨峥唯一的心愿就是航海了。

    未来是属于大海的,这是华夏的千年大计。

    其实华夏古代从未真正的禁海,宋、明的航海技术一度领先全球,就拿这个时代来说,吴国的造船、航海技术已经具有相当水平,能东渡宝岛,还去菲律宾逛了一圈回来。

    孙权当年勾搭公孙渊时,也是从海路上行进的。

    不过吴国的航海技术还不能实现大规模的长途航海。

    这不是沿着大秦的海岸线海运,而是从大秦穿越大洋,航行数万里,到达另一块大陆。

    但这些年的持续投入,已经开始出成果。

    工匠们采用榫卯技术,拼接出来的龙骨比直接采用巨木的龙骨抗风浪性更强。

    “此船融合萨珊造船术,再施以榫卯之术,全船不用一根铁钉!”工部尚书裴秀道。

    太学里的世界地图,就是杨峥跟他一起合作出来的。

    裴秀不仅在制图上有非常高的造诣,在机械术上也是一,当年马钧造出新式投石车,裴秀还曾找上门去与其辩论机械原理。

    望着裴秀手上的精巧模型,杨峥两眼放光,“昔日一根龙骨需十五年方能长成,数年加工,方可一用,今以榫卯之术,海船批量制成。”

    杨峥记得后世的一个视频,大地震中,水泥建造轰然倒塌,但木制榫卯结构的古建筑却奇迹般的完好无损。

    榫卯术用在造船上面,绝对是一大创新。

    以后造船可以不受龙骨材料的限制。

    裴秀的水平颇高,按照杨峥的要求,弄出了战船、兵船、马船、补给船、冲船、哨船等等模型,基本按找一个舰队的规模打造。

    士卒可以在船上种菜、养马。

    最大的一艘,上下三层,长达三十二丈,宽十一丈,按照裴秀的话来说,此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篷帆锚舵,非二三百人莫能举动!

    第九百七十一章 夏侯

    当然,现在这些船只是停留在图纸和模型阶段。

    既然弄出了模型,说明可以建造了。

    “熊津那边的豪强们不是要船吗?先弄出一批,给他们试试,然后再改进。”杨峥腹黑道。

    这帮士族豪强天天拾掇着大秦攻打倭国,好跟在后面吃肉喝汤。

    问题是倭国的耕地就那么几块,距离大秦又远,性价比不高,还不如留给豪强们,钝刀子一刀一刀的割。

    也是大秦海军的试验场地。

    “陛下英明……”裴秀干笑道,大概是没料到杨峥会如此腹黑。

    笑了之后,裴秀拱手道:“臣以为,海上之事不可测,士民一旦到了船上,就与官府脱离了联系,应当适度禁止寻常百姓航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