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节(2/3)
霍善年纪不大, 说起话来竟这般伶俐,心中登时更为气恼。 一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野种,是不是霍去病亲生的都还不一定,陛下竟直接给他封了千户侯! 他那劳心劳力半辈子、却落了个自刎下场的祖父便不说了,他父亲屡次随军打匈奴,到头来也不过得了个关内侯! 就因为卫霍两家入了刘彻的眼,整家人便鸡犬升天,叫他们心中怎么能平静? 要知道二十年前,卫青不过是个骑奴罢了! 如今看到霍去病之子领着个马奴在身边,李禹就忍不住连连冷笑:看来这小子身体里果然流着那么一点卫家的血,要不怎么挑这种匈奴出身的奴隶当自己家臣? 只是出一个骑奴出身的卫青已经是前所未有的荒唐事了,难道他觉得大汉还能出个备受陛下倚重的匈奴杂种不成? 白日说梦! 李禹恼怒地瞪着霍善:“你既这般说了,我走便是了!” 说罢也不跟太子刘据告退,转身就要大步离开。 他和太子刘据关系好得很,父亲还准备将来送他妹妹到太子刘据身边。到时候时长日久地相处下来,太子刘据登基以后焉能不看重他们? 不就是当外戚吗? 说得好像谁还当不了似的! 李禹了解太子刘据,他为人是颇重情的,他表现出生气恼怒的样子要离开,太子刘据必会留他! 太子刘据确实是想留的,可旁边的霍善拉着他的手开始大说特说:“他许是不喜欢跟我们这么小的孩子玩,唉,像太子叔你这么有耐心陪我们玩的人不多了,大家都爱跟更有学问的人一块玩。换成是我,我也喜欢跟比我大的玩!”他还问刘据,“方才太子叔你随口背出屈子的文章,真是太厉害啦!我别说记住了,连听都听不懂,你能不能给我讲讲‘胹鳖炮羔,有柘浆些’是什么意思?” 太子刘据对上霍善求知若渴的明亮眼神,一时忘了开口留下李禹。他给霍善解释道:“胹和炮都是烹饪之法,胹鳖是指将鳖炖到皮脱肉嫩、入口即化,炮羔则是将嫩羊烤着吃。肉吃多了,可以喝几口甘甜可口的柘浆解解腻。” 霍善听得心驰神往,由衷夸赞道:“屈子好会吃!” 太子刘据心道,屈子怎么说都是楚国王室,哪怕惨遭流放,见识也是远胜于许多人的。他能写入文章里的吃法焉有不好的? 可分享这种事,就是有听众旁听才快活的,太子刘据便便领着几个小萝卜头逛上林苑,边给他们讲述屈原在《招魂》中提到的别的美味,什么炖烂的肥牛蹄筋啦,什么醋溜鸿鹄肉啦,什么香喷喷的卤鸡啦,还有各式各样的糕饼和美酒,反正寥寥数言,足以叫人感受到楚国人的餐桌有多丰富。 霍善大为震惊。 屈原竟是大美食家! 李时珍几人:“……” 李时珍忍不住给霍善分享一样和屈原有关的千古美食:粽子。 光凭大伙吃了这么多年的粽子,屈原确实值得在美食史上拥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比起什么包子馄饨,粽子倒是挺好弄的,摘些竹叶把糯米包起来就完事。 喜欢吃肉的加点肉,喜欢吃甜的可以加点红枣,只要你塞进去后能顺利裹起来,向往里头塞啥都行! 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北方大部分地区不产糯米。 说不准宫中有那么一点贡米。 不过人们一般是端午节包粽子纪念屈原,如今端午节都过了…… 霍善听着李老头来自千百年后的美食分享,立刻表示纪念屈原不需要分日子,只要想纪念随时都能纪念!人对往圣先贤的缅怀,怎么能只局限于一年中的某一天? 他在长沙时已经从李时珍他们口中听说过屈原一次了,如今又从太子刘据口中听说了第二次,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和这位前辈的缘分老深了! 霍善立刻问太子刘据:“宫中有糯米吗?就是那种煮熟后黏黏的米!” 太子刘据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话题怎么就转到糯米上了? 霍善就给他讲了讲粽子的由来,要是有糯米的话他们可以去摘些竹叶,明儿一起为纪念屈原而包粽子!这可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勿忘先贤! 太子刘据没听说过这种风俗,可听霍善讲得有理有据,便说道:“我着人去问问,除了糯米还有什么要准备的吗?” 霍善向来是很懂顺杆爬的,马上滔滔不绝地给他讲起了各种需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