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少也学到了点聊起天来不管他人死活的毛病,听李时珍又开始念诗,马上积极追问那是什么诗。

    李时珍便给他念了一整首杜甫的《蜀相》。

    诗圣不愧是诗圣,即使最后两句在本人听来有点难受,听完全诗却还是叫人惆怅万分、满心慨憾。

    霍善听不太懂,但觉得好厉害。

    莫名就对诸葛亮这个被“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名相更为信服。

    他当场掏出份萧何帮忙写的江夏发展计划问诸葛亮有没有什么新想法可以添进去。

    诸葛亮:?

    所以这里为什么会有萧何?

    好怪。

    得再仔细观察观察。

    诸葛亮问道:“这是萧丞相在看过这边的情况以后拟定的吗?”

    霍善道:“他没有来过这边,是我自己去找他问的。”

    诸葛亮道:“那我这几天先翻阅一下文书,再出去看看具体情况。等了解清楚,我再看看能不能给你提供好的建议。”

    霍善听后连连点头。

    瞧瞧人家诸葛丞相,还讲究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政策的!

    当真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第149章

    既然是邀请来的患者, 李时珍他们自然得轮流给诸葛亮做个检查。

    他这种情况主要是操劳过度,要知道先帝不仅在世时对他信任有加,死前还要拉着他的手来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以至于诸葛亮长期殚精竭虑地军政一把抓。

    蜀地那可是秦汉时期经常用于流放囚犯的地方, 这里山多,交通不发达, 外头挺难打进去, 里面的人也不容易往外跑, 简直是座天然囚笼。

    所以它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约等于唐宋的岭南和清朝的宁古塔。

    除此之外还有因为太富有被迁徙过去的、因为被俘虏而安排过去的、因为战乱躲进去的等等,反正秦汉时期天南海北的难搞分子基本都集中在此, 孕育出来的文化自然也是粗犷的、彪悍的、一般人极难驾驭的。

    诸葛亮要辅佐刘家父子俩在蜀中与领地相对宽阔富饶的曹魏、孙吴打出三足鼎立的局势, 着实得费尽心思。

    当然, 孙吴占据的江东地区开发也是困难重重。

    要知道两汉时期南方地广人稀, 孙权一边得费劲吧啦上山薅山民加入东吴大家庭,一边得极力游说历来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世家大族积极出人出力……总而言之, 能青史留名的人细究起来都挺不容易的。

    由于李时珍自动请缨,诸葛亮的治疗便由他来负责了, 不过整体方案是四个小老头儿带着霍善讨论过的, 大体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霍善还力邀诸葛亮多吃点掺了橘井水的食物。

    长期行军,操劳过度,这个他熟悉得很,不就是他爹和他舅公吗!

    万能的橘井水正好对症!

    几个小老头儿:“……”

    有感受到来自橘井的威胁, 必须得施展出他们专人专治的水平来!

    李时珍接收到了三个前辈的眼神杀, 一瞬间压力贼大。

    霍善哪里知道张仲景他们的想法, 他一醒来就跑去找他爹,结果发现霍去病已经回军中去了, 只能转而去找他师父李长生。

    告诉李长生他们今天有患者登门的事。

    是个特别厉害的患者,叫诸葛亮!

    听到这个名字,李长生第一反应也是……做馒头的那个吗?

    没办法,霍善提出要吃馒头的时候就拿着这名字大讲特讲,李长生想印象不深刻都难。

    霍善表示诸葛亮如今是位具有十余年军政一把抓经验的成熟丞相了,这次过来是需要好好休养,所以我们只给他看内政文书就好,省了军事方面的考虑,轻松!

    李长生:?????

    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

    要知道诸葛亮年轻时就自比是管仲、乐毅二位一体,管仲,古代名相;乐毅,古代名将——这代表着诸葛亮对自己的内政水平与军事水平都极为自信!

    真正有本事的人那都是可以出将入相的。

    现在减去了军务方面的烦恼,些许内政工作那不是纯粹给诸葛亮当消遣打发时间吗?

    李长生本身是不具备地方管理经验的,严格来说他其实属于技术工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