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节(2/3)
挖庭中的芦菔根充饥。 可惜鱼总是会被吃完了的,那点萝卜养不活多少人,许多人还是被饿死了,只能就地掩埋在掖庭宫中。 不过这东西也算是跟大头菜一样,必要时期能当粮食来应急。 霍善不晓得苏轼说他们大宋萝卜大有没有自夸成分,决定先尝尝据说是苏轼亲自腌的酱芦菔再说。 这一吃之下,他又把一大碗稀粥都吃完了。 一口酱芦菔一口粥,美哉,美哉! 一大一小吃得一本满足,差点都忘了今天要进宫去。 还是章惇派人来催了,苏轼才想起还有这桩正经事,麻溜带着霍善去跟章惇会合。 章惇年纪比苏轼大两岁,如今又身居相位,看起来比苏轼要靠谱多了,就是脸色看起来冷冷的。 霍善是不怕生的,跟着苏轼两人进了宫,就积极地跟章惇搭话。 搭话的内容是…… 听说你以前考中了进士还要去重考,说是不想居于状元侄子之下,真的吗? 听说你以前和苏轼出去玩耍遇到一处悬崖绝壁,力邀苏轼一起走独木板过去写“到此一游”,真的吗? 章惇:????? 好你个苏轼,一天到晚跟小孩子讲什么陈年往事?! 呵,不会觉得回忆几句往事,我们的感情就能和以前一样好吧? 第162章 章惇看着进了皇城还话特别多的霍善, 一下子想到了年轻时的苏轼,那时候的苏轼跟谁都挺要好,只要你给他介绍个朋友,他三天就能和对方好得跟认识了三十年似的。 章惇性情与苏轼截然相反, 他真心认可的朋友并不多, 偶尔被苏轼拉去聚会也是坐在一边看着他们热闹。相比于那种人特别多的场合,章惇还是更喜欢与三两好友坐在一起欢游畅谈。 也正是因为真心相交的人不多, 所以苏轼身陷乌台诗案的时候他丝毫不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牵连, 极力上书营救苏轼。 后来…… 后来的事不说也罢。 章惇走到如今这一步, 身边已经没有多少朋友了,有的只是一群想依靠他获得好处的党羽。他行事之偏激狠厉, 连族兄章楶来信时都隐晦地劝说他收敛一点。 可他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章惇冷着一张脸, 对霍善的话充耳不闻, 心想这小孩说累了应该就不会再多讲了。 结果霍善见他不回应, 就转头跟苏轼讨论起来,说人章家人身体就是健康, 上次听说那位叫章楶的状元六七十岁还上阵打仗,这次你的这位朋友比你大两岁, 可人家身体情况天下医家见了都要赞不绝口。 不像你, 身上毛病多多,光是痔疮就长了二十年…… 苏轼忙伸手捂住霍善的嘴巴。 还压低声音和霍善商量—— 你小子能不能别提这一茬,这又不是朋友圈分享,他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留点面子的好吗?而且那个老朋友都已经割了, 割了你懂不懂, 它已经离我而去了! 痔疮, 走你!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回来吧, 油盐酱醋,我离不开你们! 将一切尽收耳底的章惇:“……” 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和这家伙计较有种……在跟三岁小孩吵架的无力感。 就算你侥幸吵赢了,也只能获得别人的嘲笑:他三岁,你也三岁吗?! 苏·三岁·轼可不知道章惇心里对自己的点评,他自觉自己和霍善商量妥了,才松开了捂住霍善嘴巴的手。 冷不丁遭遇捂嘴待遇的霍善哼了一声,决定不搭理苏轼了。 一行人总算是安安稳稳地走到了崇政殿外,这是宋朝皇帝平时批阅奏章的地方,科举所说的“殿试”也在这个地方举办。 宋朝皇宫的规模是非常小的,主要是一开始建的时候没往大里建,后来想扩建皇宫是开封都已经发展起来了,大家都不想搬迁,所以宋朝皇宫就只能一直这么小着了。 按照后世的记载,宋朝皇宫的大小是“周回五里”,约莫和秦始皇陵一样大。 不得不说,它和秦始皇陵还是很有缘分的,传说中秦始皇陵底下埋着许多水银用来防蛇虫鼠蚁,不知宋朝皇宫的设计者是不是从中得了灵感,也在宋朝皇宫众多建筑底下……埋了许多水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