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节(1/3)
刘据脾气向来不错,也愿意惯着霍善这个侄儿,闻言点着头说道:“好!” 可惜霍善的战书不独给他一个,霍善给每个人都下了,要大伙都挑一个,一会来个吃瓜大会。 当然,他都是会付钱的。 现在他们账面上余钱挺多,李长生专门划给一笔活动经费,让他每天巡城或者出去玩耍时可着劲地花。 一来他们留着太多钱没什么好处,霍善本来就是个很好养活的娃儿,自己又总能接触到许多生财门路,与其说他们养他,倒不如说他在任期内恐怕要带着整个江夏郡实现一次大飞跃。 左右他们不差钱,没必要把钱堆在仓库里舍不得花! 二来霍善领头大把大把地花钱,也能把江夏郡的经济给带活。与其让江夏郡的富户豪强把钱都藏起来不花,还不如想办法把他们的钱全给薅出来。 你们有钱不花和没钱有什么区别? 小心告缗令落到你们头上,把你们隐藏起来的家财全给充公了。 在李长生的鼓励之下,霍善现在已经是个合格的散财童子,每天巡城时都要散完规定的额度才能回府。 霍善不知道里头的弯弯绕绕,反正看到什么热闹事就去瞅两眼,碰上精彩的表演,赏!尝到好吃的吃食,赏!瞧见工艺特别的好布料,赏! 偶尔去底下的县城巡视,他也撒钱撒得相当大方。 但是这不代表他好糊弄,他见识过的东西可是跨越至少两千年的,一般人觉得他年纪小随便拿点东西来哄骗他,他只会瞅瞅对方有没有犯啥罪,直接把对方送进牢里劳动改造去。 在霍善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大家都以拿到霍善的赏钱为荣。这赏钱不仅仅代表那么几个钱,更代表他们的新品或者演出获得了霍善的肯定! 霍善正兴致勃勃地和刘据说起回头带他到处“巡察”去,就听到一阵熟悉的马蹄声传来。他两眼一亮,高兴地转头望去,果然是霍去病来了! 小孩子的耳朵都特别灵敏,能够分辨出脚步声、马蹄声乃至于车马声之间的不同,有时候大人还不知道谁来了,他们已经知晓那是自家爹娘。 霍善一下子抛下自家表叔,高高兴兴地跑过去往霍去病身上扑。 霍去病刚从马上下来、要去跟刘据打个招呼,自家娃就炮弹似的冲了过来。 最近他去洞庭湖那边溜了个弯,好些天都没来看娃,要不然这小子从不这么黏人的。 孩子都扑过来了,霍去病当然是先把人抱起来由着他搂着自己脖子蹭来蹭去。 刘据见霍去病轻轻松松抱起霍善,再瞅瞅自己看起来没什么力气的胳膊,毅然决定每天加练一个时辰。 等他再长几岁,一定能单手抱起阿善! 若是霍去病知道刘据的想法,绝对会狠狠地嘲笑一番:你以为就你会长吗?天真! 就我们家阿善这底子、这力气,再长几年说不准能单手把你给拎起来! 第211章 正好霍去病来了, 霍善拉着他去挑个瓜。知道他爹没有什么生活经验,他还煞有介事地给霍去病讲起了挑瓜小秘诀。 敲起来咚咚响的就是熟的啦! 自从有了这么个娃,霍去病懂得的杂七杂八的东西还真不少。 他没有拒绝,十分认真地在瓜田里挑选出自己认为包熟包甜的瓜。等他转过头一看, 就发现霍善已经跑去招呼随行的士兵都来选了。 一行人几乎把还没正式上市的西瓜霍霍得差不多了, 心满意足地让人继续往前看瓜。 前头一片瓜田开的是大大的黄花,瞧着亮眼极了。 这个瓜种是霍善刚得来不久的, 由袁枚他们倾情提供。 因为是没见过的新品种, 王婆婆也说不出这是什么东西, 只知道这东西大体该怎么种。霍善倒是了解得很,他给霍去病说道:“这是南瓜, 可以保存很久, 水分充足, 必要时还能当粮食。最重要的是, 它产量很高,种好了说不准可以亩产千斤哦!” 汉亩有大有小, 大的约莫四百多平米,小亩则要小一半有余, 霍善说的这个亩产自然是大亩。依照汉律, 一个成年劳动力大抵需要打理二十大亩的地,劳作起来还是非常辛苦的。 霍善知道南瓜的产量,还是从袁枚那边知晓的,当时的皇帝特意把东北的锡伯族迁徙去开发新疆, 当时锡伯族人写了首《西迁之歌》, 其中就唱过这么一句词儿:“带上故乡如金似银的南瓜籽, 播在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