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03(2/3)
“眼神不大好,运气倒挺好。”说魏宁傻,真傻的人也不能做到尚书省仆射这个位置。
更何况魏宁在战场上着实英武过人,所以论脑子和武力,他都比寻常人好了不少,说不是绝佳,但也能称得上优秀。
所以徐元嘉也没提这两方面,只综合评价了一下。
魏宁对徐元嘉的评价表示不服:“什么叫眼神不大好,你的意思是我娶了你做世子夫人,所以眼神不大好?”
“不,这一点应该是运气倒挺好。”
“元嘉可真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徐元嘉冲着他微笑:“我知道实话对子规来说总是不大好听。”
魏宁决定不要同徐元嘉争辩,因为这样下去一定只会把他给气死。
徐元嘉再度把话题给绕了回来:“子规因何而反?”
魏宁把问题抛向徐元嘉:“看这个腐朽的齐王朝不满,看百姓贫苦,怜悯他们的处境,因此而反,这个理由够吗?“”
“不够。”
“为什么不够?”多么大义的理由。
“你不是这样的圣人,这或许是理由之一,但不是全部,更不是重要的那一个。”徐元嘉道,“你说九年前,你便开始着实准备,让我来猜猜看,你对皇家怀有怨恨已久,在那个时候,你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其实是当今皇帝害死的?”
魏宁心猛地一跳,抬起头来死死地看着徐元嘉。
魏宁的确是同皇家有血海深仇,但是他不是为了父亲,而是为了自己。只要事情还按照上辈子的轨迹走,他的脑袋上就整天悬着一柄剑。
更何况皇帝的那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齐朝延续了三百年,已经连着几代都没有出现盛世。
作为尚书省左仆射,权力网中心之人,魏宁自然知道朝堂的腐败现象有多严重。
他当初在边关,将士们为大齐抛头颅洒热血,可朝堂的军饷却总是迟迟拨不下来。
当年的青城赈灾也是,因为官员昏庸,难民甚至大量的涌入京都。
徐元嘉背后的前朝,蛰伏了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如今却蠢蠢欲动,正是因为他们身处民间,知道百姓疾苦,才认为现在是揭竿而起的大好时机。
这一些,是他上一世和遇到徐元嘉之前所了解的事情,只要他不说,徐元嘉就猜不到。
可是他没有想到,徐元嘉会提到他的父亲,依着魏宁对徐元嘉的了解,对方说是猜测,实际上肯定拿到了许多的证据。
想到这一点,魏宁的心跳如擂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艰涩:“元嘉的话,是什么意思?”
徐元嘉看他一眼,魏宁这反应,难道是他弄错了?
不过魏宁既然问了,他自然还是要说的:“魏家满门忠烈,却养出个生有反心的儿子,若非天生反骨,便是血海深仇。”
他并没有去详细调查魏宁的祖上三代,但光是听着王氏和魏宁偶尔提及的事情,徐元嘉就能窥见一些蛛丝马迹。
他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人性的,一个年轻英勇,且手握兵权的臣子,对当年刚登基的新皇而言,其实是眼中钉肉中刺。
皇帝那个时候才登基,因为上位的手段并不那么光明正大,屁股底下的位置坐的不够稳,所以想了法子,折了一个有些傻气单纯的臣子,掌握那些精锐的兵权,其实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而且当时皇帝也没有污蔑魏家通敌叛国,而是安排了一个背叛者,不然的话,魏宁父亲一手调/教出来的属下,定然不能真正为他所用。
魏宁感觉自己气血上涌,口干舌燥,他抿了抿自己有些干裂的嘴唇:“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
魏宁会问出这样的话,那说明,他造反的理由并不是这个,不过既然魏宁都已经造反了,这个时候说出来倒也不碍事:“证据倒是有,可惜都在放在京中。原本我想着,你什么时候反了,我便送它作为你的礼物……”
徐元嘉心想,应该能算是礼物吧。虽说这是提起了魏宁的伤心事,不过这
更何况魏宁在战场上着实英武过人,所以论脑子和武力,他都比寻常人好了不少,说不是绝佳,但也能称得上优秀。
所以徐元嘉也没提这两方面,只综合评价了一下。
魏宁对徐元嘉的评价表示不服:“什么叫眼神不大好,你的意思是我娶了你做世子夫人,所以眼神不大好?”
“不,这一点应该是运气倒挺好。”
“元嘉可真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
徐元嘉冲着他微笑:“我知道实话对子规来说总是不大好听。”
魏宁决定不要同徐元嘉争辩,因为这样下去一定只会把他给气死。
徐元嘉再度把话题给绕了回来:“子规因何而反?”
魏宁把问题抛向徐元嘉:“看这个腐朽的齐王朝不满,看百姓贫苦,怜悯他们的处境,因此而反,这个理由够吗?“”
“不够。”
“为什么不够?”多么大义的理由。
“你不是这样的圣人,这或许是理由之一,但不是全部,更不是重要的那一个。”徐元嘉道,“你说九年前,你便开始着实准备,让我来猜猜看,你对皇家怀有怨恨已久,在那个时候,你知道了自己的父亲,其实是当今皇帝害死的?”
魏宁心猛地一跳,抬起头来死死地看着徐元嘉。
魏宁的确是同皇家有血海深仇,但是他不是为了父亲,而是为了自己。只要事情还按照上辈子的轨迹走,他的脑袋上就整天悬着一柄剑。
更何况皇帝的那几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好东西,齐朝延续了三百年,已经连着几代都没有出现盛世。
作为尚书省左仆射,权力网中心之人,魏宁自然知道朝堂的腐败现象有多严重。
他当初在边关,将士们为大齐抛头颅洒热血,可朝堂的军饷却总是迟迟拨不下来。
当年的青城赈灾也是,因为官员昏庸,难民甚至大量的涌入京都。
徐元嘉背后的前朝,蛰伏了这么长时间,一直都没有找到机会,如今却蠢蠢欲动,正是因为他们身处民间,知道百姓疾苦,才认为现在是揭竿而起的大好时机。
这一些,是他上一世和遇到徐元嘉之前所了解的事情,只要他不说,徐元嘉就猜不到。
可是他没有想到,徐元嘉会提到他的父亲,依着魏宁对徐元嘉的了解,对方说是猜测,实际上肯定拿到了许多的证据。
想到这一点,魏宁的心跳如擂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艰涩:“元嘉的话,是什么意思?”
徐元嘉看他一眼,魏宁这反应,难道是他弄错了?
不过魏宁既然问了,他自然还是要说的:“魏家满门忠烈,却养出个生有反心的儿子,若非天生反骨,便是血海深仇。”
他并没有去详细调查魏宁的祖上三代,但光是听着王氏和魏宁偶尔提及的事情,徐元嘉就能窥见一些蛛丝马迹。
他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摩人性的,一个年轻英勇,且手握兵权的臣子,对当年刚登基的新皇而言,其实是眼中钉肉中刺。
皇帝那个时候才登基,因为上位的手段并不那么光明正大,屁股底下的位置坐的不够稳,所以想了法子,折了一个有些傻气单纯的臣子,掌握那些精锐的兵权,其实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而且当时皇帝也没有污蔑魏家通敌叛国,而是安排了一个背叛者,不然的话,魏宁父亲一手调/教出来的属下,定然不能真正为他所用。
魏宁感觉自己气血上涌,口干舌燥,他抿了抿自己有些干裂的嘴唇:“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
魏宁会问出这样的话,那说明,他造反的理由并不是这个,不过既然魏宁都已经造反了,这个时候说出来倒也不碍事:“证据倒是有,可惜都在放在京中。原本我想着,你什么时候反了,我便送它作为你的礼物……”
徐元嘉心想,应该能算是礼物吧。虽说这是提起了魏宁的伤心事,不过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