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我成了神 第185节(2/3)
成走到她背后,主动帮她解下围裙。
“把上次秋实带来的红酒拿出来,今晚我们喝两杯。”梁夏禾道。
“还是不要了吧,等会我还要开车去爸妈那里接维维。”范玉成有些犹豫地道。
“打车去,给你报销来回车费。”
“行。”
刚刚还在犹豫的范玉成闻言立刻一口答应。
见他这番模样,梁夏禾娇嗔地在他肩头轻锤了一拳。
“零花钱又没有了啊?”
“嘿嘿……”
憨厚的范玉成,只是憨笑以对。
“怎么会没有了?按说你平日里都在研究所,不怎么花钱?”
“项目结束,聚餐。”
范玉成的话很少,说话也很简练。
但是跟他相处久了的梁夏禾瞬间就明白他的意思。
“等会我再给你一些。”
“嘿嘿……”
两人把烧好的菜端到餐厅,刚坐下来准备开吃,就在这时梁夏禾的手机响了起来。
“谁啊?”范玉成皱眉问道。
“不认识,是个陌生的号码,之前也打过一个电话,我没接到。”
梁夏禾想了想,还是接通了电话,固定的号码,一连打了两个,很显然找她应该是有什么事的。
第199章 一个不能少
“喂,你好,请问你是哪里?”
电话刚一接通,梁夏禾语气有点冲,也不怪她如此,正和老公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个时候来打扰,没点脾气才怪。
“是梁夏禾女士吧?”
“对,我是,你是谁,有什么事情?”
“我受徐芳红老人所托,调查梁思果的下落,她去世之前,拜托我,如果有孩子下落,就打你的电话……”
这些话,当然都是宋词瞎掰,毕竟这事的原委他还真不好解释,所以先把人给“哄”到江州市来,然后让她们见面自己聊,这样就简单很多。
“我妈?你从哪里知道这些的?还有你为什么给我打电话?而且有梁思果的下落,你不应该给他妈妈或者他爸爸打电话吗?”
梁夏禾很谨慎,没有轻易相信宋词的话。
“梁小姐,这事你应该心知肚明,梁思果的爸爸妈妈当初是什么原因离婚还需要我说吗?徐芳红老人就是因为信不过他的父母,才让我给你打电话,老人最后遗愿,是希望你姐姐梁春芳可以收养孩子。”
见对方说得煞有其事,梁夏禾有些信了。
“徐芳红老人说,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了就不叫家了,果果虽然不是你们家的孩子,但是徐芳红老人照顾了好几年,早就把他当做自己亲孙子,自己的家人。”
当对方说出,“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一个就不叫家了”的时候,梁夏禾感觉一阵恍惚。
这句话对她来说太过熟悉了,也极为特殊。
中学的时候,同学家里的狗生了几只小狗,她见其中一只可爱,就抱了一只回家养。
那时候她们家条件特别地不好,徐芳红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
早早懂事的姐姐梁春芳觉得养只狗,不但增加家里的负担,还不一定能养活,于是几天后,趁她不在家把小狗给送了人。
放学回来知道此事的梁夏禾哭着找到在田地里干活的徐芳红,又把小狗从人家给抱了回来。
梁夏禾记得很清楚,徐芳红当时对她们姐妹两说。
“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一个就不叫家了。”
很显然,徐芳红把这才养了几天的小狗,当做了自家人。
那只叫黄三郎的狗,陪伴了她童年时光,每次放学回家,三郎总是第一时间摇尾迎上
“把上次秋实带来的红酒拿出来,今晚我们喝两杯。”梁夏禾道。
“还是不要了吧,等会我还要开车去爸妈那里接维维。”范玉成有些犹豫地道。
“打车去,给你报销来回车费。”
“行。”
刚刚还在犹豫的范玉成闻言立刻一口答应。
见他这番模样,梁夏禾娇嗔地在他肩头轻锤了一拳。
“零花钱又没有了啊?”
“嘿嘿……”
憨厚的范玉成,只是憨笑以对。
“怎么会没有了?按说你平日里都在研究所,不怎么花钱?”
“项目结束,聚餐。”
范玉成的话很少,说话也很简练。
但是跟他相处久了的梁夏禾瞬间就明白他的意思。
“等会我再给你一些。”
“嘿嘿……”
两人把烧好的菜端到餐厅,刚坐下来准备开吃,就在这时梁夏禾的手机响了起来。
“谁啊?”范玉成皱眉问道。
“不认识,是个陌生的号码,之前也打过一个电话,我没接到。”
梁夏禾想了想,还是接通了电话,固定的号码,一连打了两个,很显然找她应该是有什么事的。
第199章 一个不能少
“喂,你好,请问你是哪里?”
电话刚一接通,梁夏禾语气有点冲,也不怪她如此,正和老公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这个时候来打扰,没点脾气才怪。
“是梁夏禾女士吧?”
“对,我是,你是谁,有什么事情?”
“我受徐芳红老人所托,调查梁思果的下落,她去世之前,拜托我,如果有孩子下落,就打你的电话……”
这些话,当然都是宋词瞎掰,毕竟这事的原委他还真不好解释,所以先把人给“哄”到江州市来,然后让她们见面自己聊,这样就简单很多。
“我妈?你从哪里知道这些的?还有你为什么给我打电话?而且有梁思果的下落,你不应该给他妈妈或者他爸爸打电话吗?”
梁夏禾很谨慎,没有轻易相信宋词的话。
“梁小姐,这事你应该心知肚明,梁思果的爸爸妈妈当初是什么原因离婚还需要我说吗?徐芳红老人就是因为信不过他的父母,才让我给你打电话,老人最后遗愿,是希望你姐姐梁春芳可以收养孩子。”
见对方说得煞有其事,梁夏禾有些信了。
“徐芳红老人说,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了就不叫家了,果果虽然不是你们家的孩子,但是徐芳红老人照顾了好几年,早就把他当做自己亲孙子,自己的家人。”
当对方说出,“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一个就不叫家了”的时候,梁夏禾感觉一阵恍惚。
这句话对她来说太过熟悉了,也极为特殊。
中学的时候,同学家里的狗生了几只小狗,她见其中一只可爱,就抱了一只回家养。
那时候她们家条件特别地不好,徐芳红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又当爹又当妈。
早早懂事的姐姐梁春芳觉得养只狗,不但增加家里的负担,还不一定能养活,于是几天后,趁她不在家把小狗给送了人。
放学回来知道此事的梁夏禾哭着找到在田地里干活的徐芳红,又把小狗从人家给抱了回来。
梁夏禾记得很清楚,徐芳红当时对她们姐妹两说。
“一个家,就一个不能少,少一个就不叫家了。”
很显然,徐芳红把这才养了几天的小狗,当做了自家人。
那只叫黄三郎的狗,陪伴了她童年时光,每次放学回家,三郎总是第一时间摇尾迎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