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7章 有破有立(3/4)
不行。你如果只是想研究浮屠道经义,做个居士,即日起可以译经讲学,但不得诱人奉道。如果你想奉浮屠道,那就请你按照佛陀故事,托钵行乞。你不能让人舍弃身外之物,自己却大肆聚敛,这不是传道,这是诈骗对不对?”
严浮调大惊失色。“大王,这……”
“我说得不对?”
严浮调张着嘴,瞪着眼,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他知道说服孙策会很难,却没想到孙策不反对他传道,却要求他们按照佛陀的故事行道,只能托钵行乞,做个苦行僧。
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
陆康看在眼里,喜形于色。“大王这也是为你们好。身心不二,方能行道,饱食终日,醉生梦死,如何行道?”
严浮调气苦,忍不住反驳道:“陆祭酒,你们儒门能依圣人故事吗?”
“能。”陆康不假思索,理直气壮。“我们儒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则天下,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为万人唾弃。邦有道则谷,邦无道则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面对义正辞严,侃侃而谈的陆康,严浮调第一次无言以对。这可真是要了命,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用孙策禁止浮屠道,连他自己都不会修习浮屠道,最多当个学问研究研究而已,行道就免了。
谁愿意安稳日子不过,托钵沿街行乞啊。
孙策等了一会儿,又问了一句。“为人祈福求平安,是浮屠道的固有经义吗?如果我记得不错,佛陀是反对神通的。”
严浮调面红耳赤,欲言又止。
孙策心中明镜也似。佛教理论精深,逻辑严密,但佛教——至少这时候的佛教——还是以思辨为主,并不包括祈福这样的法术。这些都来自于道门,而且是来自道门里的原始巫术——道门本来就起源于民间,治病祈福、禳灾祛魅都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佛教的思辨只能吸引知识分子,对普通百姓没什么吸引力,后来为了扩大信众基础这才从道门那里学来了这些法术,比如超渡亡魂之类,最终青出于蓝胜于蓝,生意做得比道门还好。
严浮调只是开了个头,效果不错,一度还自以为得计,现在却被孙策抓住了把柄,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说没有像佛陀一样苦行只是做得不够,那从道门那里偷学祈福法术就是做得太过了,欺师灭祖这个罪名想赖都赖不掉。
“浮调学术不精,口辩不给,不能应对,还请大王稍微宽限些时日,容浮调请同门前来为大王解说。”
见严浮调想口遁,孙策也不挽留。“我随时恭候,不过你涉嫌欺诈,在搞清楚真相之前,你接受诸家的财物要予以押扣。”
“我……”严浮调刚准备辩解,一看孙策脸色不对,想起自己答应吴夫人要为孙坚祈福求平安的事,又生生把话咽了回去。他懊丧不已,早知是这个结果,他又何必费尽心机的来见孙策?这不是自找没趣么。孙策虽然没有禁止他传道,却比禁止更严重。
没有了那些财物,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
严浮调失魂落魄,怏怏的走了。陆康心情大好,忍不住放声大笑。他笑了一阵,夜犹未尽。“大王,你真觉得这浮屠教义有可取之处?何不索性禁了,免留后患?”
“堵不如疏。”孙策摇头道:“信浮屠教的非富即贵,连我阿母都喜欢听这严浮调讲经,简单的禁止不知会惹出多少麻烦。大战在即,我不希望江东生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严浮调知难而退,或是出海求法,是眼下最稳妥的办法。”
“大王要出战?”陆康收起了笑容,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孙策点了点头。“陆公,你是江东耆贤,德高望重,又久经仕宦,经验丰富。你说说看,眼下该如何平衡不同派系之间的关系?”
陆康没有立刻回答。陆逊省亲,他和陆逊深谈过几次,知道陆逊有功不赏,反而受罚,就是受派系之争所累。孙策的发展太快,麾下文武又过于年轻,缺少年长稳重之辈,重臣中年纪最大的张纮还没到五十岁,以前甚至没有过主管郡县事务的经验,这样一个人担任首相实际上是有些吃力的。
张纮能做成这样,已经超出陆康的预料。至于虞翻、郭嘉等人,包括孙策本人在内,聪明是毋庸置疑的,经验却普遍欠缺。在这种时候,向老臣请教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当然,孙策亲自赶回吴
严浮调大惊失色。“大王,这……”
“我说得不对?”
严浮调张着嘴,瞪着眼,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他知道说服孙策会很难,却没想到孙策不反对他传道,却要求他们按照佛陀的故事行道,只能托钵行乞,做个苦行僧。
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
陆康看在眼里,喜形于色。“大王这也是为你们好。身心不二,方能行道,饱食终日,醉生梦死,如何行道?”
严浮调气苦,忍不住反驳道:“陆祭酒,你们儒门能依圣人故事吗?”
“能。”陆康不假思索,理直气壮。“我们儒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则天下,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为万人唾弃。邦有道则谷,邦无道则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面对义正辞严,侃侃而谈的陆康,严浮调第一次无言以对。这可真是要了命,这个问题不解决,不用孙策禁止浮屠道,连他自己都不会修习浮屠道,最多当个学问研究研究而已,行道就免了。
谁愿意安稳日子不过,托钵沿街行乞啊。
孙策等了一会儿,又问了一句。“为人祈福求平安,是浮屠道的固有经义吗?如果我记得不错,佛陀是反对神通的。”
严浮调面红耳赤,欲言又止。
孙策心中明镜也似。佛教理论精深,逻辑严密,但佛教——至少这时候的佛教——还是以思辨为主,并不包括祈福这样的法术。这些都来自于道门,而且是来自道门里的原始巫术——道门本来就起源于民间,治病祈福、禳灾祛魅都是他们的看家本领。佛教的思辨只能吸引知识分子,对普通百姓没什么吸引力,后来为了扩大信众基础这才从道门那里学来了这些法术,比如超渡亡魂之类,最终青出于蓝胜于蓝,生意做得比道门还好。
严浮调只是开了个头,效果不错,一度还自以为得计,现在却被孙策抓住了把柄,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如果说没有像佛陀一样苦行只是做得不够,那从道门那里偷学祈福法术就是做得太过了,欺师灭祖这个罪名想赖都赖不掉。
“浮调学术不精,口辩不给,不能应对,还请大王稍微宽限些时日,容浮调请同门前来为大王解说。”
见严浮调想口遁,孙策也不挽留。“我随时恭候,不过你涉嫌欺诈,在搞清楚真相之前,你接受诸家的财物要予以押扣。”
“我……”严浮调刚准备辩解,一看孙策脸色不对,想起自己答应吴夫人要为孙坚祈福求平安的事,又生生把话咽了回去。他懊丧不已,早知是这个结果,他又何必费尽心机的来见孙策?这不是自找没趣么。孙策虽然没有禁止他传道,却比禁止更严重。
没有了那些财物,以后的生活可怎么办?
严浮调失魂落魄,怏怏的走了。陆康心情大好,忍不住放声大笑。他笑了一阵,夜犹未尽。“大王,你真觉得这浮屠教义有可取之处?何不索性禁了,免留后患?”
“堵不如疏。”孙策摇头道:“信浮屠教的非富即贵,连我阿母都喜欢听这严浮调讲经,简单的禁止不知会惹出多少麻烦。大战在即,我不希望江东生乱。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严浮调知难而退,或是出海求法,是眼下最稳妥的办法。”
“大王要出战?”陆康收起了笑容,眼中闪过一丝忧色。
孙策点了点头。“陆公,你是江东耆贤,德高望重,又久经仕宦,经验丰富。你说说看,眼下该如何平衡不同派系之间的关系?”
陆康没有立刻回答。陆逊省亲,他和陆逊深谈过几次,知道陆逊有功不赏,反而受罚,就是受派系之争所累。孙策的发展太快,麾下文武又过于年轻,缺少年长稳重之辈,重臣中年纪最大的张纮还没到五十岁,以前甚至没有过主管郡县事务的经验,这样一个人担任首相实际上是有些吃力的。
张纮能做成这样,已经超出陆康的预料。至于虞翻、郭嘉等人,包括孙策本人在内,聪明是毋庸置疑的,经验却普遍欠缺。在这种时候,向老臣请教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当然,孙策亲自赶回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