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1章 亲征(1/3)
孙策陆续找相关人员了解情况,尤其是枢密院祭酒朱儁。
和郭嘉的态度相似,朱儁认为军中贪腐的确有,但不多,各部都督、将领本身就能处理,最多报到枢密院,毋须惊动陛下。至于倒卖军粮的案子,还在查,到时候看结果再定是否要上报。
朱儁带来了相关的文件,里面的确没有王粲提到文件,朱儁说回去查一查,路粹熟悉的人就那几个,一问就清楚。
话锋一转,朱儁又为路粹打抱起不平。王粲等人自以为家世好,排斥路粹这样的小门户,对枢密院也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枢密院及下属三个处都对他们印象不太好,尤其是都督处和军情处。
原因也很简单:五大都督中,只有周瑜、沈友出身世家,其他三人都是寒门出身。即使是周瑜、沈友也无法得到王粲等人的认同,庐江周氏的名声也不太好,从周景开始就为世人所讥,与山阳王氏无法相提并论。吴郡沈氏只是地方豪族,名声不出江东,连庐江周氏都不如。
周瑜、沈友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安东大都督甘宁最惨,直接被人称为锦帆督、铃铛督。至于军情处,因为监察军情,难免会看到一些官员的隐私,更是被王粲等人私下称为告密处。
情况稍好些的是军师处,但也只是稍好而已。在王粲等人看来,真正的君子只有饱读诗书的儒生,其他的都等而下之,不值一提。路粹人缘不好,一方面是他过于功利,品性的确不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弟弟路招是军中将领,受到了王粲等人刻意的排挤。
朱儁显然也是忍了很久,说得火起,像头暴怒的老狮子,一掌拍得案上杯盘跳起,茶水洒了一地。
“天下还没有太平,这些鲰生就目无余子,非议军中将领。若是取了益州,天下无征,朝堂上还有我等武夫的立足之地吗?依老臣之见,他们就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发到军中操练几天,他们就全怂了,用不了一个月就全做了逃卒。”
孙策哭笑不得。王粲等人平时在他面前毕恭毕敬,他还真不知道背地里有这样的事。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兖州并不是武力征服的,山阳大族损失有限,既没有像豫州世家被杀得血流成河,元气大伤,也没有像冀州世家一样兵临城下,反而从之前的贸易中得了不少好处,世家大族的傲慢还在。具体到王粲本人更是如此,少年成名,跻身中枢,不到而立之年就做了尚书令,自然目空一切,能入他眼的屈指可数。
孙策由此想到了更多。既然周瑜这样的世家子弟都受人鄙视,孙家又能好到哪儿去?既然兖州在卧榻之侧数年还这么傲气,如果议降成功,新政又岂能在益州顺利推行?
恩威并施,有恩无威就是不行。
这些蜡烛!
孙策嘱咐朱儁彻查相关事件,并严肃公文的交接程序,不得再出现公文称交不给回执的事。至于尚书台,他自然也要敲打敲打,但不是现在,否则太露痕迹。
过了几天,孙策传诏三院及三公府、九卿寺,讨论益州方略,请相关官员献言献策。
军师祭酒沮授事先得到授意,提出御驾亲征益州。理由也很充分,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军事乃国之大事,不可委权于人。之前战事规模不大,对手不强,还可以委托诸将。如今益州的战事已经证明非一都督可取,目前已有四个大都督级的将领参战,将来还可能有更多,如此复杂的战事,非陛下亲征不可。
事关兵权,没人敢轻易反对,分歧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亲征,又出动多少人马,需要多少钱粮。
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做出结论:秋后出征。如果在此之前,曹操举益州而降,那当然最好。如果曹操不降,在八月秋收以后,皇帝陛下亲征,进驻江陵,逆长江而上。
考虑到长江水急,体型太大的楼船难以逆水行舟,需要从各部水师抽调中一部分中小型战船和精锐力量,加强中军水师的力量。待秋冬水浅,强行突破三峡天险,进逼益州。
即日起,中军水师奔赴洞庭湖进行集训,做决战前的准备。
为了方便协调,尚书令王粲等人随中军水师行动。
左都护孙尚香率部移镇关中,接管关中军事,筹备对汉中的攻势。安西大都督鲁肃移驻凉州,集结马腾、阎行等西凉诸部,准备从武都发起进攻,解决蜀军曹昂部。
&
和郭嘉的态度相似,朱儁认为军中贪腐的确有,但不多,各部都督、将领本身就能处理,最多报到枢密院,毋须惊动陛下。至于倒卖军粮的案子,还在查,到时候看结果再定是否要上报。
朱儁带来了相关的文件,里面的确没有王粲提到文件,朱儁说回去查一查,路粹熟悉的人就那几个,一问就清楚。
话锋一转,朱儁又为路粹打抱起不平。王粲等人自以为家世好,排斥路粹这样的小门户,对枢密院也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枢密院及下属三个处都对他们印象不太好,尤其是都督处和军情处。
原因也很简单:五大都督中,只有周瑜、沈友出身世家,其他三人都是寒门出身。即使是周瑜、沈友也无法得到王粲等人的认同,庐江周氏的名声也不太好,从周景开始就为世人所讥,与山阳王氏无法相提并论。吴郡沈氏只是地方豪族,名声不出江东,连庐江周氏都不如。
周瑜、沈友尚且如此,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安东大都督甘宁最惨,直接被人称为锦帆督、铃铛督。至于军情处,因为监察军情,难免会看到一些官员的隐私,更是被王粲等人私下称为告密处。
情况稍好些的是军师处,但也只是稍好而已。在王粲等人看来,真正的君子只有饱读诗书的儒生,其他的都等而下之,不值一提。路粹人缘不好,一方面是他过于功利,品性的确不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弟弟路招是军中将领,受到了王粲等人刻意的排挤。
朱儁显然也是忍了很久,说得火起,像头暴怒的老狮子,一掌拍得案上杯盘跳起,茶水洒了一地。
“天下还没有太平,这些鲰生就目无余子,非议军中将领。若是取了益州,天下无征,朝堂上还有我等武夫的立足之地吗?依老臣之见,他们就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发到军中操练几天,他们就全怂了,用不了一个月就全做了逃卒。”
孙策哭笑不得。王粲等人平时在他面前毕恭毕敬,他还真不知道背地里有这样的事。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兖州并不是武力征服的,山阳大族损失有限,既没有像豫州世家被杀得血流成河,元气大伤,也没有像冀州世家一样兵临城下,反而从之前的贸易中得了不少好处,世家大族的傲慢还在。具体到王粲本人更是如此,少年成名,跻身中枢,不到而立之年就做了尚书令,自然目空一切,能入他眼的屈指可数。
孙策由此想到了更多。既然周瑜这样的世家子弟都受人鄙视,孙家又能好到哪儿去?既然兖州在卧榻之侧数年还这么傲气,如果议降成功,新政又岂能在益州顺利推行?
恩威并施,有恩无威就是不行。
这些蜡烛!
孙策嘱咐朱儁彻查相关事件,并严肃公文的交接程序,不得再出现公文称交不给回执的事。至于尚书台,他自然也要敲打敲打,但不是现在,否则太露痕迹。
过了几天,孙策传诏三院及三公府、九卿寺,讨论益州方略,请相关官员献言献策。
军师祭酒沮授事先得到授意,提出御驾亲征益州。理由也很充分,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军事乃国之大事,不可委权于人。之前战事规模不大,对手不强,还可以委托诸将。如今益州的战事已经证明非一都督可取,目前已有四个大都督级的将领参战,将来还可能有更多,如此复杂的战事,非陛下亲征不可。
事关兵权,没人敢轻易反对,分歧主要集中在什么时候亲征,又出动多少人马,需要多少钱粮。
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做出结论:秋后出征。如果在此之前,曹操举益州而降,那当然最好。如果曹操不降,在八月秋收以后,皇帝陛下亲征,进驻江陵,逆长江而上。
考虑到长江水急,体型太大的楼船难以逆水行舟,需要从各部水师抽调中一部分中小型战船和精锐力量,加强中军水师的力量。待秋冬水浅,强行突破三峡天险,进逼益州。
即日起,中军水师奔赴洞庭湖进行集训,做决战前的准备。
为了方便协调,尚书令王粲等人随中军水师行动。
左都护孙尚香率部移镇关中,接管关中军事,筹备对汉中的攻势。安西大都督鲁肃移驻凉州,集结马腾、阎行等西凉诸部,准备从武都发起进攻,解决蜀军曹昂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