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300节(1/4)
三月初六,天气晴朗无云,温暖的阳光多少驱逐了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的寒气。
不过身体一直以来不算太好的张子晋却是依旧身着厚实的皮袄,带着耳帽以及暖手炉出门。
张子晋的身体一直也不算太好,毕竟他就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那种。
再加上之前在楚北任职的时候,他长时间奔波在外,到每一个县去考察并指导当地的举业,后头还得举办当地的院试,以选拨生员,这差点没把他给累死。
后来担任楚北督学厅厅长的时候,因为办乡试也累得够呛,这楚北乡试刚搞完呢,他就被调到了金陵城,忙和格物科会试一事,从选题到开始的详细评判录取标准,甚至场地挑选等等都要他参与其中。
这连续保持高强度工作几个月后,张子晋越发感觉自己的身子要撑不住了。
只是,撑不住也得硬撑着熬过这一次的会试!
毕竟,会试过后他就有望更进一步了!
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正三品就到手了,不过是调任到地方当布政使,还是说到京畿其他部门担任司长,那都是妥妥的位高权重了。
在升官面前,区区劳累算个屁!
不过张子晋还是高估了他的身体……会试进行到一半,他就发起了烧,不过他依旧一心想着会试结束后的升迁,继续咬牙硬撑着!
这能不能升官就看这一波的了,绝对不能退缩,烧死也得撑着!
然后……
这人竟然是在会试结束后御前回报会议里,在汇报格物科考试以及录取情况的时候,直接头一歪就晕了过去……
把罗志学看的一愣一愣的,更把旁人也是看的目瞪口呆!
在皇帝面前撞柱子,破口大骂等各种都不算啥新鲜事了,哪怕没见过也听过,但是在皇帝面前把自己活生生的累晕过去,并且还不是装的,是真的高烧不退导致的晕过去,说真心话,那是真的少见……
不少人听闻此事后,内心是一万匹草泥马在狂奔:尼玛,这是个狠人!
第368章 孙启年中举
大楚帝国承顺三年,明崇祯十年。
三月九日,楚国会试放榜,这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作为大楚帝国的第二次会试,也是第一次同时有两千多名举子参加的会试,其竞争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哪怕是大楚帝国因为官员缺乏,也是为了笼络更多士子的心,其中试的人数比较多,但是也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录取。
这一科会试,大楚帝国一共录取了四百多人,整体录取比例在六比一。
其中进士科录取的人数最多,足足有两百八十余人。
其次是法务科录取的人数有一百二十人。
格物科因为报考的士子比较少,因此录取的人数也不多,只有六十人。
但是从录取比例上来看,其实上述三科是呈反比例的。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低,竞争的难度也最大。
法务科其次。
而格物科的竞争最小,一共也才一百二十人报考,结果就录取了六十人,整体录取比例达到了二比一。
上述录取的士子,在三天后集体参加了殿试。
就和传统王朝里的殿试一样,殿试之中只要不是表现的太过差,那么一般都不会再落选,更多的重要还是为了排最后的名次。
科举名次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了是进士及第还是进士,又或者是同进士出身,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职务安排。
按照之前通报的消息,各科状元,都会被授予从六品的品级,其他人也会被授予正七品。
这一套东西,还是效仿了传统科举的制度。
罗志学虽然对科举制度已经进行了改革,并且还准备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但是也不会一开始就大动手术,而是准备慢慢来。
不过身体一直以来不算太好的张子晋却是依旧身着厚实的皮袄,带着耳帽以及暖手炉出门。
张子晋的身体一直也不算太好,毕竟他就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那种。
再加上之前在楚北任职的时候,他长时间奔波在外,到每一个县去考察并指导当地的举业,后头还得举办当地的院试,以选拨生员,这差点没把他给累死。
后来担任楚北督学厅厅长的时候,因为办乡试也累得够呛,这楚北乡试刚搞完呢,他就被调到了金陵城,忙和格物科会试一事,从选题到开始的详细评判录取标准,甚至场地挑选等等都要他参与其中。
这连续保持高强度工作几个月后,张子晋越发感觉自己的身子要撑不住了。
只是,撑不住也得硬撑着熬过这一次的会试!
毕竟,会试过后他就有望更进一步了!
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正三品就到手了,不过是调任到地方当布政使,还是说到京畿其他部门担任司长,那都是妥妥的位高权重了。
在升官面前,区区劳累算个屁!
不过张子晋还是高估了他的身体……会试进行到一半,他就发起了烧,不过他依旧一心想着会试结束后的升迁,继续咬牙硬撑着!
这能不能升官就看这一波的了,绝对不能退缩,烧死也得撑着!
然后……
这人竟然是在会试结束后御前回报会议里,在汇报格物科考试以及录取情况的时候,直接头一歪就晕了过去……
把罗志学看的一愣一愣的,更把旁人也是看的目瞪口呆!
在皇帝面前撞柱子,破口大骂等各种都不算啥新鲜事了,哪怕没见过也听过,但是在皇帝面前把自己活生生的累晕过去,并且还不是装的,是真的高烧不退导致的晕过去,说真心话,那是真的少见……
不少人听闻此事后,内心是一万匹草泥马在狂奔:尼玛,这是个狠人!
第368章 孙启年中举
大楚帝国承顺三年,明崇祯十年。
三月九日,楚国会试放榜,这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作为大楚帝国的第二次会试,也是第一次同时有两千多名举子参加的会试,其竞争力度还是非常大的。
哪怕是大楚帝国因为官员缺乏,也是为了笼络更多士子的心,其中试的人数比较多,但是也不可能把每一个人都录取。
这一科会试,大楚帝国一共录取了四百多人,整体录取比例在六比一。
其中进士科录取的人数最多,足足有两百八十余人。
其次是法务科录取的人数有一百二十人。
格物科因为报考的士子比较少,因此录取的人数也不多,只有六十人。
但是从录取比例上来看,其实上述三科是呈反比例的。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低,竞争的难度也最大。
法务科其次。
而格物科的竞争最小,一共也才一百二十人报考,结果就录取了六十人,整体录取比例达到了二比一。
上述录取的士子,在三天后集体参加了殿试。
就和传统王朝里的殿试一样,殿试之中只要不是表现的太过差,那么一般都不会再落选,更多的重要还是为了排最后的名次。
科举名次可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了是进士及第还是进士,又或者是同进士出身,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职务安排。
按照之前通报的消息,各科状元,都会被授予从六品的品级,其他人也会被授予正七品。
这一套东西,还是效仿了传统科举的制度。
罗志学虽然对科举制度已经进行了改革,并且还准备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但是也不会一开始就大动手术,而是准备慢慢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