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301节(1/4)
第369章 官绅不如从良人
随着殿试放榜,大楚帝国的第二次科举也就算是落下了帷幕,后续虽然还有一些杂事,比如召见各科一甲,还有为新科进士们举办一场恩荣宴等。
整体的仪式上,楚国和明朝以及其他朝代都有所不同,主要是简化了不少。
毕竟科举在传统封建王朝看来可能很重要,但是在罗志学心中,这说完说白了就是一场公务员考试而已。
并且按照罗志学的规划,以后是一年考一次,并且录取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最后还会分各省考场等等,最终全面发展为符合大楚帝国需求的公务员考试。
到时候录取的可不是几百人了,而是数万甚至数十万了。
现在的科举,虽然还是按照传统制度在走,但是罗志学也不愿意一开始把格调搞的太高,导致后续不好变动。
因此罗志学就亲自动手,省却了不少的程序,以降低规格。
对于罗志学来说,这一次的科举已经算是结束了,招录的人才嘛,其实也没多少。
实际上大楚帝国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径,并不是依靠科举选拨的进士,这进士一年才几百个,哪怕能力再强数量不够也不行。
实际上,大楚帝国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选用前明降官、降吏。
再比如各地方衙门,直接从社会上招募人员。
比如府级礼教部举办的选官,选拔的人员一律授予从九品,担任基层的科员,还有省级巡抚衙门举办的选官,一经选中,授予正九品,同样是担任各科科员。
并且这种选官,并不看考生的功名,哪怕你是一介白丁也能去参加考试,而且要求也不是太高,基本董文识字,能读写公文懂得基本都算术的就差不多了。
还有则是专门面向有功名的选官,这个就是针对秀才和举人的,也包括明时期有功名的人员。
针对这些人的选官,授予的品级会高一些,比如举人选中的话,就会被授予从七品,秀才被选中的话,则是会授予从八品。
而且明确规定,不管是通过地方选官,还是通过京畿殿试后的官员,都一视同仁,不存在升迁的天花板。
实际上,大楚帝国里一大票中高级官员,全都是非正统进士出身的半吊子读书人。
按照罗志学的规划,等到后续发展起来了,后续大楚帝国的公务员选拔,就可以划分为府考、省考、国考,三者考试并行,考生愿意参加那种就那种。
后续还可以通过对省考和国考进行学历限定,比如说要专科毕业或本科毕业之类的。
罗志学心中,已经对未来的科举改革有了一整套的腹案,就等着格物各科推广开来,为国真正的选拔人才了。
至于现在嘛,只能是先用着这些传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吧,好歹能读写,毕竟罗志学总不能找一群文盲帮着他治疗国家啊。
科举过后,孙启年这个格物科探花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品级,然后根据他的在殿试的时候策论回答的是关于工业方面的题目,因此被安排到了工业部任职。
他的几个好友有一个是进士科三甲,被安排到了江西巡抚衙门任职,还有两个是格物科三甲,都是被安排到了楚北巡抚衙门任职。
不过正式分离任职之前,他们还会一起返乡一趟。
还有根据家乡路途远近,新科官员们会有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的带薪假期,以便回家享受中举当官的荣光,然后才会正式踏上仕途生涯。
之所以入职前安排假期,这是因为这年头交通不便利,而且为了防止官员在家乡任职,导致出现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情况,大楚帝国明确规定,地方衙门各员,正七品及以上者就要异地任职了。
其中正七品和从六品需要异府任职,离家需百里以上。
正六品以上者,需要异省任职,离家需三百里以上。
京畿各部任职,不在受限之列。
而他们四个人,都是正七品,按照规矩来说是异府任职就可以的,但是因为各省地方衙门都缺人的很,
随着殿试放榜,大楚帝国的第二次科举也就算是落下了帷幕,后续虽然还有一些杂事,比如召见各科一甲,还有为新科进士们举办一场恩荣宴等。
整体的仪式上,楚国和明朝以及其他朝代都有所不同,主要是简化了不少。
毕竟科举在传统封建王朝看来可能很重要,但是在罗志学心中,这说完说白了就是一场公务员考试而已。
并且按照罗志学的规划,以后是一年考一次,并且录取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最后还会分各省考场等等,最终全面发展为符合大楚帝国需求的公务员考试。
到时候录取的可不是几百人了,而是数万甚至数十万了。
现在的科举,虽然还是按照传统制度在走,但是罗志学也不愿意一开始把格调搞的太高,导致后续不好变动。
因此罗志学就亲自动手,省却了不少的程序,以降低规格。
对于罗志学来说,这一次的科举已经算是结束了,招录的人才嘛,其实也没多少。
实际上大楚帝国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径,并不是依靠科举选拨的进士,这进士一年才几百个,哪怕能力再强数量不够也不行。
实际上,大楚帝国目前招募人才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选用前明降官、降吏。
再比如各地方衙门,直接从社会上招募人员。
比如府级礼教部举办的选官,选拔的人员一律授予从九品,担任基层的科员,还有省级巡抚衙门举办的选官,一经选中,授予正九品,同样是担任各科科员。
并且这种选官,并不看考生的功名,哪怕你是一介白丁也能去参加考试,而且要求也不是太高,基本董文识字,能读写公文懂得基本都算术的就差不多了。
还有则是专门面向有功名的选官,这个就是针对秀才和举人的,也包括明时期有功名的人员。
针对这些人的选官,授予的品级会高一些,比如举人选中的话,就会被授予从七品,秀才被选中的话,则是会授予从八品。
而且明确规定,不管是通过地方选官,还是通过京畿殿试后的官员,都一视同仁,不存在升迁的天花板。
实际上,大楚帝国里一大票中高级官员,全都是非正统进士出身的半吊子读书人。
按照罗志学的规划,等到后续发展起来了,后续大楚帝国的公务员选拔,就可以划分为府考、省考、国考,三者考试并行,考生愿意参加那种就那种。
后续还可以通过对省考和国考进行学历限定,比如说要专科毕业或本科毕业之类的。
罗志学心中,已经对未来的科举改革有了一整套的腹案,就等着格物各科推广开来,为国真正的选拔人才了。
至于现在嘛,只能是先用着这些传统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吧,好歹能读写,毕竟罗志学总不能找一群文盲帮着他治疗国家啊。
科举过后,孙启年这个格物科探花就被授予了正七品的品级,然后根据他的在殿试的时候策论回答的是关于工业方面的题目,因此被安排到了工业部任职。
他的几个好友有一个是进士科三甲,被安排到了江西巡抚衙门任职,还有两个是格物科三甲,都是被安排到了楚北巡抚衙门任职。
不过正式分离任职之前,他们还会一起返乡一趟。
还有根据家乡路途远近,新科官员们会有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的带薪假期,以便回家享受中举当官的荣光,然后才会正式踏上仕途生涯。
之所以入职前安排假期,这是因为这年头交通不便利,而且为了防止官员在家乡任职,导致出现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情况,大楚帝国明确规定,地方衙门各员,正七品及以上者就要异地任职了。
其中正七品和从六品需要异府任职,离家需百里以上。
正六品以上者,需要异省任职,离家需三百里以上。
京畿各部任职,不在受限之列。
而他们四个人,都是正七品,按照规矩来说是异府任职就可以的,但是因为各省地方衙门都缺人的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