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71节(1/3)
同时要求程序不能错,也就是说空印不对的,但不能讲出来,那么多地方官员不如此做,不够折腾的。
“这个咱也懂,宣城县就不怕田赋、劳役、要种之物而不种额外交东西折算成银钱。
他们被你们教的,家家日子好过,一说换宝钞,二十一个村子直接换走三十万贯。
这算起来哪一户人家不得有个百八十贯的?宁国府都急了,管朝廷要宝钞,宁国府当初就给五十万贯,一个县给换去六成。
百姓没有余钱,不能以粮折银,地方空印程序又不对,如何做,才能有正确,又不让百姓吃亏?”
朱元璋跟着说,他又不傻,知道情况,尤其是偏远地区,百姓不种地的时候干活,一天赚十文属于超高价了,哪像南京三十文最普通。
“陛下不是欲借此杀人?哦,是不欲借此整顿吏治?”
里长一不小心说秃噜嘴了,即说走嘴了。
“咱派识字的兵到地方,整顿吏治必然,却不需要以这等借口,咱就是让人提出来,不,是别人正好自己提出来,然后问问群臣有何法子,在你这先问你。”
朱元璋同样一不小心说出来不能说的话。
然后两个人互相看看,一起:“嘿嘿嘿嘿……”
笑罢,里长喝一大口啤酒,润润嗓子:“陛下,洪武三年改前面朝代的常平仓为预备仓,多有利弊,为民之利,选地之弊。
预备仓安置于乡间,虫蛀鼠咬,各种损耗,难以确定真假,正如之前的常平仓,最后仓中无粮,皆入他人囊中。
管仓之人与地方势力上下其手,以储备仓利民之名,行害民之实,春贷秋尝,自有利息。”
“此事咱知晓,之前透露消息,他们会补上仓中之粮,然后改,不要利息。
你不说咱也知晓,此乃变相的青苗法,之前是担心朝中没钱,现在有钱了,不从百姓手中捞。
过了节就改,然地方总要有个仓库存粮,以备不时之需,派谁去都怕他们贪墨。唉!”
朱元璋说着露出无奈的神色,什么仓不重要,如何叫人不贪才难。
第839章 利益所在金钱下
朱元璋心情不好,朱标等兄弟跟着难过,最小的老五吴王朱橚眼圈都红了,嘟囔着:“已经很努力了,怎么还不行……”
“莫哭!”朱元璋摸摸朱橚的头:“老天爷不相信眼泪,是吧宜长?”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咱不在乎老天爷,吴王殿下无须担忧。”里长说着也摸摸朱橚的脑袋。
“那怎么办?”朱橚并不抗拒,里长有学问。
“好吧!朝廷有钱就好办,一切都是利益的问题。宣城县的官员就清廉,因为他们钱多,因为在陛下眼皮子底下。
在不贪和受贿的情况下,他们家中都可以盖楼房了,再去冒风险,得到与收获不成正比。
贿赂官员的前提是从官员手中拿到远超贿赂钱数的利益,否则就没有意义。
受贿与贪污的官员在犯错的时候,也一定是收获大于风险……”
里长开始说现在大明建国初期最好的时候的事情,让地方官员都有钱,一部分钱是直接收益,一部分是等告老还乡,即退休后的收益。
当一个县的官员、吏员、衙役都能获得更多的钱财时,想行贿的人需要把一个县都给买通,否则别人会举报的。
贪污也是如此,哪个官员想贪,给其他官吏分多少?分多了钱不够,分少了人家凭什么帮你担着?人家自己收入高,还等着退休一次行拿一大笔钱呢!
关键举报你的奖励多,而且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如查走私那样,有人举报完,一辈子不愁了。
如此机制之下,同僚恨不得有人犯错,甚至故意下套,于是大家防备着,遇到‘好事情’都琢磨是不是被坑了?
“所以在廉政方面的投入,永远是最划算的,有个廉政的体系,必然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另外则
“这个咱也懂,宣城县就不怕田赋、劳役、要种之物而不种额外交东西折算成银钱。
他们被你们教的,家家日子好过,一说换宝钞,二十一个村子直接换走三十万贯。
这算起来哪一户人家不得有个百八十贯的?宁国府都急了,管朝廷要宝钞,宁国府当初就给五十万贯,一个县给换去六成。
百姓没有余钱,不能以粮折银,地方空印程序又不对,如何做,才能有正确,又不让百姓吃亏?”
朱元璋跟着说,他又不傻,知道情况,尤其是偏远地区,百姓不种地的时候干活,一天赚十文属于超高价了,哪像南京三十文最普通。
“陛下不是欲借此杀人?哦,是不欲借此整顿吏治?”
里长一不小心说秃噜嘴了,即说走嘴了。
“咱派识字的兵到地方,整顿吏治必然,却不需要以这等借口,咱就是让人提出来,不,是别人正好自己提出来,然后问问群臣有何法子,在你这先问你。”
朱元璋同样一不小心说出来不能说的话。
然后两个人互相看看,一起:“嘿嘿嘿嘿……”
笑罢,里长喝一大口啤酒,润润嗓子:“陛下,洪武三年改前面朝代的常平仓为预备仓,多有利弊,为民之利,选地之弊。
预备仓安置于乡间,虫蛀鼠咬,各种损耗,难以确定真假,正如之前的常平仓,最后仓中无粮,皆入他人囊中。
管仓之人与地方势力上下其手,以储备仓利民之名,行害民之实,春贷秋尝,自有利息。”
“此事咱知晓,之前透露消息,他们会补上仓中之粮,然后改,不要利息。
你不说咱也知晓,此乃变相的青苗法,之前是担心朝中没钱,现在有钱了,不从百姓手中捞。
过了节就改,然地方总要有个仓库存粮,以备不时之需,派谁去都怕他们贪墨。唉!”
朱元璋说着露出无奈的神色,什么仓不重要,如何叫人不贪才难。
第839章 利益所在金钱下
朱元璋心情不好,朱标等兄弟跟着难过,最小的老五吴王朱橚眼圈都红了,嘟囔着:“已经很努力了,怎么还不行……”
“莫哭!”朱元璋摸摸朱橚的头:“老天爷不相信眼泪,是吧宜长?”
“陛下所言甚是,不过咱不在乎老天爷,吴王殿下无须担忧。”里长说着也摸摸朱橚的脑袋。
“那怎么办?”朱橚并不抗拒,里长有学问。
“好吧!朝廷有钱就好办,一切都是利益的问题。宣城县的官员就清廉,因为他们钱多,因为在陛下眼皮子底下。
在不贪和受贿的情况下,他们家中都可以盖楼房了,再去冒风险,得到与收获不成正比。
贿赂官员的前提是从官员手中拿到远超贿赂钱数的利益,否则就没有意义。
受贿与贪污的官员在犯错的时候,也一定是收获大于风险……”
里长开始说现在大明建国初期最好的时候的事情,让地方官员都有钱,一部分钱是直接收益,一部分是等告老还乡,即退休后的收益。
当一个县的官员、吏员、衙役都能获得更多的钱财时,想行贿的人需要把一个县都给买通,否则别人会举报的。
贪污也是如此,哪个官员想贪,给其他官吏分多少?分多了钱不够,分少了人家凭什么帮你担着?人家自己收入高,还等着退休一次行拿一大笔钱呢!
关键举报你的奖励多,而且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如查走私那样,有人举报完,一辈子不愁了。
如此机制之下,同僚恨不得有人犯错,甚至故意下套,于是大家防备着,遇到‘好事情’都琢磨是不是被坑了?
“所以在廉政方面的投入,永远是最划算的,有个廉政的体系,必然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另外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