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560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于这个地方,朱高煦则是选的是苏州、松江二府。

      一来这二府的水患已经被治理大半,二来则是这里距离南洋、长江、运河都足够近,三来则是这里的粮食亩产高,耕地足够广袤。

      苏州、松江二府地理上连成一片,是江南地区最富饶繁华之地,仅松江一府,岁赋京师至八十万石,是天下闻名的产米区。

      二府有百姓近三百万口,耕地一千四百万亩,同时也是亩产极高的地方,平均每亩二石。

      在如此气候、地理、人口条件下,无疑是集中使用土化肥的最佳地方。

      “你要用苏松二府,就得着手丈量耕地了……”

      听到朱高煦要将苏松二府拿来做土化肥示范区,朱棣话里有话的提醒起了他。

      作为江东六府中除应天府外最繁荣的两个府,苏松二府在拥有大明4%人口的同时,还掌握着大明10%的田赋,因此它们不仅有繁荣的经济,还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凡是朝中说得上名字的官员勋臣,几乎没有一個人是不在苏松二府购置田地、宅院的。

      也正因如此,苏松二府的耕地划分才会容易出现问题。

      二府的问题在于,耕地数量没有问题,但耕地质量问题很大,户口划分问题更大。

      要动苏松二府,就等同在动庙堂之上大部分人的蛋糕。

      “渤海出身的人,儿臣能说服。”

      朱高煦作揖躬身,朱棣闻言略皱眉头:“俺……”

      他沉吟半天没说出一句,末了看了看朱高煦后才道:“俺帮你说服他们,同时会让纪纲和陈瑛帮你的。”

      朱棣的迟疑是燕府出身的文臣武将,一旦能说服他们,其它人便无法阻碍朱棣。

      “既然如此,那便没有什么问题。”

      朱高煦回礼,朱棣却追问道:“你得先与俺说,你对二府准备如何做。”

      “是。”朱高煦知道这是朱棣心里没底的表现,所以他详细解释起了自己未来将会对苏松二府做出的改变。

      “苏松二府人口近三百万,耕地一千四百万亩,但承担了三百八十五万石田赋。”

      “儿臣认为这田赋无需削减,甚至可以略微增加到四百万石。”

      “不过在此的前提是,丈量当地田地情况,同时按照耕地情况进行收税。”

      “虽然这样有些复杂,但朝廷也只是在苏松二府如此收税,并且派遣的里长、粮长、吏员也会是寻常府县的两倍。”

      朱高煦说罢,朱棣轻声道:“四百万石……”

      他略微算了下,若是按照朱高煦的建议,那苏松二府每亩田要征收四十二斤粮食。

      “想让百姓改换农家肥为土化肥可不容易。”朱棣看着朱高煦提醒道。

      “可又有几家百姓能用得起农家肥?”朱高煦反问朱棣的同时,又开口道:

      “朝廷给出的化肥,按照每斤一文售卖,而多产粮食百斤,上交税粮后还能有三百五六十斤,比原先产量高出五六十斤,而今苏松米价每斤三文,百姓每亩可多赚百余文。”

      “况且即便是农家肥,那费用却也不便宜,每亩最少要用三车,每车三四十文,可不比化肥便宜。”

      “只要朝廷给出政策,儿臣不相信那些用不起农家肥的百姓会不用土化肥。”

      朱高煦有把握,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农民为粮食增产的渴望。

      即便面对新鲜事物时他们会变得十分保守,但只要朝廷之中的官员率先开始使用土化肥,那百姓也会争先效仿。

      “你的政策是什么?”朱棣询问,朱高煦也顺势说道:

      “民间的风向,都是以官员为主,而官员又以宫廷为主。”

      “儿臣准备说动在苏松有田的官员使用土化肥,并让他们吩咐宣传,同时在各县乡镇的官府衙门开设官店,以朝廷名义对土化肥进行摆放售卖。”

      他口中所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