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841节(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以过得不错,同时还能养活家里部分人。

      当然,城邦如何压榨他们,那就不是宣慰司会去主动插手的了,反正来到东洲宣慰司这么久,据杨朔所知,各城邦都会从矿工手中抽取一些工钱。

      良心的抽取一文,没良心的就是五文。

      这些城邦抽取工钱是为了满足城邦贵族们享乐的心理,因为相比较平民只想填饱肚子,贵族们更多是想着穿上丝绸、用上瓷器、吃上红糖等物资层面的享受。

      在东洲,一个青花大瓷瓶价格达到三千文,一套丝绸成衣则是两千文,红糖则是五十文一斤。

      贵族们为了享受,不断地压榨着矿工,而大明需要的是矿区稳定生产。

      正因如此,明军偶尔会去帮助城邦镇压叛乱,但如果城邦阳奉阴违,宣慰司也会主动去煽动矿工造反。

      西丘城内被录入的三千多归化城,便是曾经这片土地上某个城邦的平民。

      他们推翻了城邦贵族的通知,将土地交给了明军管理,所以获得了进入城池居住的资格。

      城内的一些维护工作需要他们出力,但这些工作给他们的工价就高出矿工很多了。

      在城内扫扫地,一天便有二十文工钱,清理水渠、修建修葺一些城墙、房屋,亦或者出城指挥修路都有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的工钱。

      在外,他们不用亲力亲为的修路,因为他们只负责指挥土人们修路,而土人的工价是每日十文。

      煽动当地城邦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矛盾,在城邦覆灭后接手城邦的土地与城池,这是此前宣慰司惯用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过去几年里,东洲的城邦已经覆灭了十三个,日后还会更多。

      宣慰司要做的,就是在城邦覆灭后推行儒学和官话,让当地的秩序与大明内地的城池一样就足够。

      相比较官学,儒学更适合在东洲推行,因为这里要的是教化。

      来到西丘城,兴许是因为机会太多,加上没有贵族的压榨,故此即便是城外的土人,也能身穿布衣来遮蔽身体。

      在城外还有几处院子,而那些院子便是儒学。

      七岁以上孩童前来参学,每日中午一顿午饭管饱,这就是让当地百姓送孩子读儒学最大的动力。

      面对杨朔所率的兵马返回,在耕种的百姓纷纷朝队伍看来,投来羡慕的目光。

      宣慰司兵卒每岁军饷为二十贯基础军饷,三十贯海外补助,合计五十贯。

      对于当地的土人来说,五十贯足够他们过上半辈子不愁吃喝的生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