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640节(1/3)
密立根说:“主要是研制能够远距离运载宣传品的气球,顺便做一些大气层上部的气象图,作为炮兵部队的辅助设备。”
“这么说,你已经准备参与筹划战备?”李谕又问。
“没错,不仅我,海耳先生也加入了,”密立根说,“除了气象方面的工作,我还会针对潜艇监测开展深入的研究,以阻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李谕说:“你们是真的要和爱迪生正面竞争。”
密立根说:“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既然老美也参战了,现在各界的主要关注点肯定全都放在战备上,李谕在这边待着没啥意思,几天后,就告别了吕碧城,与胡适一同乘船返回国内。
……
抵达上海后,胡适没有立即北上,他要先回家看望母亲。
李谕表示很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应该去看看。”
胡适苦笑:“不仅见母亲,恐怕还要见十多年前就定了亲、却一直素未谋面的夫人。”
李谕只能说:“希望一切顺利。”
早在1905年,胡适的母亲就给他订了这门亲事,女方叫做江冬秀,即此后胡适的妻子。
胡适抗议过,而且在美国留学时还与好几个女人有柏拉图式的感情纠葛,不过最终还是决定和这个女人结婚。
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后来胡适名声大噪,很多人称呼“胡适的小脚女人”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甚至有人做了首诗,“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
不过胡适这次回老家,并没有见到江冬秀。他专门跑去江家,结果这个已经二十八岁的大姑娘躲在闺房里死活不出来,直到十二月份二人结婚……
但这个女人总归比鲁迅的夫人朱安运气好太多。
……
李谕自己先行北上,到了京城后,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李谕去他家中参加文化沙龙,与会者有很多文化界名流,如梁启超、陈仲甫、鲁迅、钱玄同等;另外还有外交总长伍廷芳。
后来李谕才知道,这场沙龙就是伍廷芳委托蔡元培组织的。
李谕到时,众人正围着蔡元培的夫人黄仲玉作画。
黄仲玉落下最后一笔,签章后对伍廷芳说:“希望总长不要嫌弃。”
伍廷芳随手接过来说:“好,非常好!”
蔡元培说:“伍总长,疏才到了,我们开始吧,您先讲两句。”
伍廷芳站起身,向四周的人缓缓鞠了一躬,然后说:“有幸见到诸位,你们都是民国之英才。如今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美国也加入了对德宣战的行列,仁人志士无不振奋。德国之败几乎已是必然,我们加入协约国,定能争取到前所未有之利益,这是难得的外交机会。但黎大总统却一直犹豫徘徊,我希望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诸位,能够加入支持对德宣战的队伍之中。”
蔡元培越听越觉得不对,说好了是文化沙龙,结果他上来就带偏了。只不过自己不太好说他,只能任由如此。
最近京城因为对德宣战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段祺瑞和黎元洪也因此爆发了府院之争,都在互相拉支援团。
梁启超顿了顿第一个回道:“最初我看好德国,不过当我的一位好友张君劢从欧洲回来,并告诉我一些战局的走势后,我改变了看法。现在同盟国大势已去,如果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对德宣战的确最为有利。”
“任公所言极是!”伍廷芳高兴道,然后又问陈仲甫,“仲甫在《新青年》上旗帜鲜明地主张应该对德宣战,就很好地代表了民意。”
陈仲甫却说:“我并不认为这是民意。”
伍廷芳有些尴尬,问道:“不是民意是什么?”
陈仲甫说:“我只是认为对德宣战对我们有利。但这肯定不是民意。此外,我不赞成以民意决定一些大政方针。我们要看清,共和、民主对于我们来说是新事物,很多人理解并不深刻。如果什么事都由多数的民意决定,您就看吧,留辫子、裹小脚、复科举、辟帝制难保不会有多数人赞成。
“这么说,你已经准备参与筹划战备?”李谕又问。
“没错,不仅我,海耳先生也加入了,”密立根说,“除了气象方面的工作,我还会针对潜艇监测开展深入的研究,以阻止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李谕说:“你们是真的要和爱迪生正面竞争。”
密立根说:“我们有我们的优势。”
既然老美也参战了,现在各界的主要关注点肯定全都放在战备上,李谕在这边待着没啥意思,几天后,就告别了吕碧城,与胡适一同乘船返回国内。
……
抵达上海后,胡适没有立即北上,他要先回家看望母亲。
李谕表示很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应该去看看。”
胡适苦笑:“不仅见母亲,恐怕还要见十多年前就定了亲、却一直素未谋面的夫人。”
李谕只能说:“希望一切顺利。”
早在1905年,胡适的母亲就给他订了这门亲事,女方叫做江冬秀,即此后胡适的妻子。
胡适抗议过,而且在美国留学时还与好几个女人有柏拉图式的感情纠葛,不过最终还是决定和这个女人结婚。
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后来胡适名声大噪,很多人称呼“胡适的小脚女人”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甚至有人做了首诗,“胡适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
不过胡适这次回老家,并没有见到江冬秀。他专门跑去江家,结果这个已经二十八岁的大姑娘躲在闺房里死活不出来,直到十二月份二人结婚……
但这个女人总归比鲁迅的夫人朱安运气好太多。
……
李谕自己先行北上,到了京城后,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李谕去他家中参加文化沙龙,与会者有很多文化界名流,如梁启超、陈仲甫、鲁迅、钱玄同等;另外还有外交总长伍廷芳。
后来李谕才知道,这场沙龙就是伍廷芳委托蔡元培组织的。
李谕到时,众人正围着蔡元培的夫人黄仲玉作画。
黄仲玉落下最后一笔,签章后对伍廷芳说:“希望总长不要嫌弃。”
伍廷芳随手接过来说:“好,非常好!”
蔡元培说:“伍总长,疏才到了,我们开始吧,您先讲两句。”
伍廷芳站起身,向四周的人缓缓鞠了一躬,然后说:“有幸见到诸位,你们都是民国之英才。如今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美国也加入了对德宣战的行列,仁人志士无不振奋。德国之败几乎已是必然,我们加入协约国,定能争取到前所未有之利益,这是难得的外交机会。但黎大总统却一直犹豫徘徊,我希望有强大社会影响力的诸位,能够加入支持对德宣战的队伍之中。”
蔡元培越听越觉得不对,说好了是文化沙龙,结果他上来就带偏了。只不过自己不太好说他,只能任由如此。
最近京城因为对德宣战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段祺瑞和黎元洪也因此爆发了府院之争,都在互相拉支援团。
梁启超顿了顿第一个回道:“最初我看好德国,不过当我的一位好友张君劢从欧洲回来,并告诉我一些战局的走势后,我改变了看法。现在同盟国大势已去,如果想要获取更大的利益,对德宣战的确最为有利。”
“任公所言极是!”伍廷芳高兴道,然后又问陈仲甫,“仲甫在《新青年》上旗帜鲜明地主张应该对德宣战,就很好地代表了民意。”
陈仲甫却说:“我并不认为这是民意。”
伍廷芳有些尴尬,问道:“不是民意是什么?”
陈仲甫说:“我只是认为对德宣战对我们有利。但这肯定不是民意。此外,我不赞成以民意决定一些大政方针。我们要看清,共和、民主对于我们来说是新事物,很多人理解并不深刻。如果什么事都由多数的民意决定,您就看吧,留辫子、裹小脚、复科举、辟帝制难保不会有多数人赞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