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126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苏轼感喟叹息:“如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从始至终关照的都是华夏之命脉,救国之士,岂止在战场?”

      鲁迅分明是在以自己的方式救国!如此深沉殷忧,当得一世贤名,堪称万世先生。

      神宗朝。

      王安石眼中精光乍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背后都是强大的自信,自信的来源则是自身的实力,他没有错过这之间的因果逻辑。

      后世同样面对外敌之欺辱,又遭懦弱小人阻挠卖国,如此忧患,既能恢复河山,又能迎难而上日新月异。后人尚且如此,大宋难道偏偏要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吗?!

      他狠狠地砸向桌案,只觉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

      明朝。

      本来因为抬杠失败而满心不服气的朱棢沉默了,他张了张嘴,好一会儿才道:“拿来和送去,还真是缺一不可啊……”

      被深深震撼到转而生出万丈豪情的朱橚蠢蠢欲动:“机不可失时不待我,父皇,儿臣明日就要出海,把甘薯引进来!”

      朱元璋看着儿子干劲十足的样子欣慰无比,大手一挥就要下旨筹备,一旁的朱棣瞅着老爹的脸色插话:

      “倒也不必专为此一事,大明强盛,天下所仰,五弟既要出海,不妨也带些大明奇珍,一则扬我国威,二则探明商路。”

      楚棠不是说外国的钱好赚嘛!

      “这个可以有!”朱橚眼前一亮,“反正出海总要经过异邦诸国,正好可以宣扬国威,这就叫‘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后世的基本政策,越想越觉得这个思路妙极,转头便向朱元璋叫道:“父皇,把我们的船队安排得大大的!”

      大刀金马的明太祖没有恼怒儿子的失礼,反而认同地点了点头:“老四这个主意好,只是出海非同小可,老五身边得有个机灵人跟着。”

      “我啊我啊!”朱樉举手:“我保护五弟!”

      “你有海上航行的经验吗?”朱元璋反问。

      “emmm没有。”朱樉泄气。

      大殿内陷入沉思,众人纷纷开始思考是否有人符合“机灵人”这个标准,朱棣凝眉,一个名字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他拱手:“父皇,儿臣手下有一宦侍名叫三保,其人知兵有谋,自幼习得行船造船之术,熟悉海外风土掌故,儿臣觉得此人或许可行。”

      “宦官啊……”朱元璋有些迟疑。

      朱棣知道父皇的隐忧,当即开口为自己的人保举:“父皇放心,三保在我身边多年,是个安分守己的人,父皇尽可信任。”

      朱橚跟着点头:“三保确实机灵听话。”

      两个儿子都这么说,三保的条件又确实有优势,朱元璋沉吟片刻还是松了口:“也罢,明日叫进宫来,咱亲自看看。”

      初唐,太极宫。

      不同于其他诸朝人的震惊,贞观君臣却是个个面带喜色。虽然不那么明显,但那舒展的眉头、微微眯起的眼睛却是骗不了人的,尤其李世民,连嘴唇都勾起来了。

      能不高兴吗?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那么多个朝代,楚棠只举了一个大唐当正面例子,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唐做得好啊!去其偏颇,得其神明。如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这段话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

      想到这里,众臣对视一眼,一齐上前恭贺道:“陛下圣明,大唐昌盛,垂范万世,德配于天!”

      呼声整齐而隐含激动,李世民听罢心中也不由得添了几分激荡,敛了神色沉声道:

      “众卿请起。大唐能于后世史书中有盛世之名,非赖朕一人之力。明哲之士,方能洞达天下大势,大唐昌明,同样有赖于诸位明哲。然则居安思危,见史心惊,几代之后,大唐或有祸乱,况比之后世,‘拿来’之举亦犹显不足,凡此种种,还有赖诸公建言。”

      他这番话说得恳切,言辞之间句句真心,众臣听出了君王深意,连连口称不敢,接着道:

      “异邦诸技与人可为我所用,我朝种种亦为他人所仰,而今只需坚实推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