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好 第56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于是钱家族长携族人连夜点灯熬油,聚众翻看族谱,连出了五服的都没放过。

      然而即便如此,竟都死活找不出来钱甚此人的痕迹。

      也怪这个名字实在不同,连个重名或同音的都没有。

      一无所获的钱家族人,顶着乌黑的眼圈,齐齐地看向族长。

      迎着族人们的视线,钱家族长做出了最后的总结——显然是族谱出了问题!

      吴兴钱氏传承百年,谁能保证就一定没有遗漏呢?是时候重新修一修族谱了!

      此言出,钱家族人纷纷赞成。

      当日,钱家族人便挑选了数名沉稳有资历的族人赶往江都,认领失散在外的族人钱甚去了。

      即将被认领的骆观临对此一无所知。

      他此刻,正在接受来自主公的花样夸赞。

      “近日我将先生此篇诗文已读百遍,而今已可倒背如流。”常岁宁自信道。

      她此言倒不是吹捧,而是实打实的真话。

      天下文字早已统一,每个人自启蒙起,学到的文字本无不同,但相同的文字,在经过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组合之后,却会出现天差地别的悬殊。

      这是汉字与生俱来的魅力,而能在各种意义上擅用汉字,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骆观临便是可以文字为刀之人中的佼佼者。

      先前常岁宁在看到那篇讨明后檄文时,便被此人笔锋间的锐利之气惊艳到了。

      而今,这把刀也终于愿意为她出鞘一次了。

      不枉她数次邀请对方前去旁观祭海大典。

      听着常岁宁的夸赞,骆观临盘坐于公案后,淡声道:“大人此前的《代天下人讨徐贼檄文》,也令人记忆深刻。”

      “先生竟主动谈起徐贼了。”常岁宁欣慰一笑:“看来先生如今已对旧事释怀了。”

      而对旧事的释怀,往往意味着重新拥有了接纳新的人和事的能力。

      骆观临笔下一顿,没有接话。

      常岁宁笑着往下说道:“我那篇檄文,是经了好些人出谋划策的,且其上多为噱头而已,真正论起文采和煽动人心的能力,不及先生万一。”

      骆观临眼角一抽,用“煽动人心”来直白夸人的主公,这天下间大抵是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但偏偏他就当真觉得自己被夸了。

      这算是……一种默契吗?

      常岁宁抽出一张纸,边随口道:“我若是他们,被骂成这样,必然已要坐立不安了。”

      她口中的“他们”,指的是淮南道那不愿认她这新任节度使的余下六州刺史。

      钱甚那篇诗文中,很是格外关照问候了他们,诗曰:【见续命之清泉,而不予百姓饮,只欲困生民为家畜,以便饮血食肉也】——

      虽未有一一点名,但所指何人,却也很明晰了。

      “先生此篇诗文助我良多,计划进展甚为顺利。”常岁宁趁热打铁般道:“只是这计划中,另有一事,也想请先生相助——此事,唯有先生为得。”

      骆观临:“……大人所指何事?”

      “此处有一张名单。”常岁宁递出去,由骆泽接过,交到骆观临面前。

      常岁宁道:“其上之人皆为关键,如能暗中策反他们,接下来收伏余下六州,必可事半功倍。”

      这些时日常岁宁已将淮南道各州摸得很透了,要怎么做,她心中已有一盘棋在。

      自祭海大典起,这盘棋便已经开始挪子而动了。

      骆观临接过那张名单,其上人数并不多,不过寥寥数人,可见是经过了反复筛选的。

      见骆观临望着那名单,一时未语,常岁宁道:“先生如不便前往,我亦不会勉强。”

      “无甚不便之处。”骆观临将名单折起,收入袖中:“诚如大人方才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