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5节(1/3)
在升斗小民眼中,田昌已经是大人物了,但在李谘和王雍眼里,他毛都不是,抄家灭族,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所以田昌听得是心惊胆战。
要是朝廷在边境对吏员们大开杀戒,那就实在是太恐怖了,恐怕整个茶叶行业,都要被波及连累。
不过好在李谘没有那么大杀性,且他为人谦和,还放下身段和茶商们讲道理,足以说明是一个有君子之风的高官,摇摇头说道:“此事牵连甚大,不可取,田东家,我还有一事与你说。”
“相公请说。”
田昌忙道。
李谘就说道:“你那茶行很好,朝廷需要平抑物价,原本是国营榷茶,现在想与你们这些私人茶商做股,能吃得下多少茶叶,全靠你们的本事,你看如何?”
田昌听了,顿时呼吸急促起来。
大宋茶叶其实是专营制度,有国企部门在贩卖酒、米、盐、茶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商人们想加入经营,就要有茶引、盐引购买,这就是所谓的禁榷专卖。
但不管是国营盐业还是茶业,都已经腐败不堪,吏员们贪污成性,造成百姓更愿意购买私盐和私茶。
到仁宗朝后期的时候,官盐和官茶就已经入不敷出,接近破产。
后来欧阳修就曾经分析过,认为官办售卖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极点,官吏纷纷侵吞国有资产,把官盐和官茶偷换掉,换成沙粒和劣茶,百姓也用劣盐和劣茶抵塞摊派任务,转而把好盐好茶卖给私人商贩,造成私盐私茶横行。
而且官吏们除了贪污腐败以外,在售卖上也不用心。他们毕竟吃公家饭,不需要因为售卖任务而少发俸禄。今天卖几百贯,明天卖几十贯,都不影响他们每个月工资,造成售卖积极性很低。
所以还不如停止专营制度,与商贾共同经营,流通才不会阻滞,剥夺商贾利益之谋愈深,则国家利益损害愈大。想把十分之利皆归于公,就会亏得越多,十不得三。不如与商贾共图利,倒可以十得五。所以大国之善经营者,应“不惜其利而诱大商”。
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情,至少现在茶米盐酒都还是专营,茶商们想拿到茶引也不容易。而听李谘的意思,是打算官营改革,与私人茶行共同参股,他们只占股份不参与经营,但茶叶的份额却是不限量,凭他们的本事去收。
这意味着以后大宋国企专营的茶叶解禁,以后他们拿到茶叶的份额就会大大提升,并且国营退出市场,他们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也会提高。这对于被茶引限制的私人茶商老板来说,诱惑很大啊。
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
仁宗时期,欧阳修就提出应该与民间商人一起经营茶叶市场。
英宗时期,马端临提出在东南茶除福建蜡茶仍禁榷外,其余六路并行通商。
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茶商私营,“国家应罢榷茶之法,而使民得自贩,于方今实为便”。
不过这些主张除六路通商以外都没有得到通过,宋朝茶叶榷卖一直到北宋晚期的宋徽宗政和二年才正式取消专营制度。
而且当时朝廷也没有干预市场,牵头组建茶叶商会或者入股大茶商来稳定茶叶价格,而是继续放任不管,导致后期少数官商背景的茶叶巨头开始经营垄断。
赵骏穿越过来之后,指点江山,胡说八道了一些对交引法的意见。赵祯就把他对付茶商的办法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李谘,如取消专卖,拉一派打一派,茶引入股,扶持一批听话的茶商等等。
这些想法倒是与欧阳修、马端临、王安石等人不谋而合,只不过欧阳修和马端临王安石没有那么激进到官府下场去打压那些不听话的茶商,或许有,但没有史料记载。
赵祯本意是想让李谘先研究一下方法可不可行,若可行再实施不迟。
李谘研究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而且既然官家给了那么大权限,他自然很高兴,所以就决定直接用这些办法。
当然。
他也没有急着立即就请罢榷卖,直接开始全路通商,因为这个东西牵扯还是太大。
不止是大商人的利益,还有高官们的利益。
所以田昌听得是心惊胆战。
要是朝廷在边境对吏员们大开杀戒,那就实在是太恐怖了,恐怕整个茶叶行业,都要被波及连累。
不过好在李谘没有那么大杀性,且他为人谦和,还放下身段和茶商们讲道理,足以说明是一个有君子之风的高官,摇摇头说道:“此事牵连甚大,不可取,田东家,我还有一事与你说。”
“相公请说。”
田昌忙道。
李谘就说道:“你那茶行很好,朝廷需要平抑物价,原本是国营榷茶,现在想与你们这些私人茶商做股,能吃得下多少茶叶,全靠你们的本事,你看如何?”
田昌听了,顿时呼吸急促起来。
大宋茶叶其实是专营制度,有国企部门在贩卖酒、米、盐、茶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商人们想加入经营,就要有茶引、盐引购买,这就是所谓的禁榷专卖。
但不管是国营盐业还是茶业,都已经腐败不堪,吏员们贪污成性,造成百姓更愿意购买私盐和私茶。
到仁宗朝后期的时候,官盐和官茶就已经入不敷出,接近破产。
后来欧阳修就曾经分析过,认为官办售卖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极点,官吏纷纷侵吞国有资产,把官盐和官茶偷换掉,换成沙粒和劣茶,百姓也用劣盐和劣茶抵塞摊派任务,转而把好盐好茶卖给私人商贩,造成私盐私茶横行。
而且官吏们除了贪污腐败以外,在售卖上也不用心。他们毕竟吃公家饭,不需要因为售卖任务而少发俸禄。今天卖几百贯,明天卖几十贯,都不影响他们每个月工资,造成售卖积极性很低。
所以还不如停止专营制度,与商贾共同经营,流通才不会阻滞,剥夺商贾利益之谋愈深,则国家利益损害愈大。想把十分之利皆归于公,就会亏得越多,十不得三。不如与商贾共图利,倒可以十得五。所以大国之善经营者,应“不惜其利而诱大商”。
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情,至少现在茶米盐酒都还是专营,茶商们想拿到茶引也不容易。而听李谘的意思,是打算官营改革,与私人茶行共同参股,他们只占股份不参与经营,但茶叶的份额却是不限量,凭他们的本事去收。
这意味着以后大宋国企专营的茶叶解禁,以后他们拿到茶叶的份额就会大大提升,并且国营退出市场,他们能够获得的市场份额也会提高。这对于被茶引限制的私人茶商老板来说,诱惑很大啊。
第46章 交子务初见成效
仁宗时期,欧阳修就提出应该与民间商人一起经营茶叶市场。
英宗时期,马端临提出在东南茶除福建蜡茶仍禁榷外,其余六路并行通商。
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茶商私营,“国家应罢榷茶之法,而使民得自贩,于方今实为便”。
不过这些主张除六路通商以外都没有得到通过,宋朝茶叶榷卖一直到北宋晚期的宋徽宗政和二年才正式取消专营制度。
而且当时朝廷也没有干预市场,牵头组建茶叶商会或者入股大茶商来稳定茶叶价格,而是继续放任不管,导致后期少数官商背景的茶叶巨头开始经营垄断。
赵骏穿越过来之后,指点江山,胡说八道了一些对交引法的意见。赵祯就把他对付茶商的办法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李谘,如取消专卖,拉一派打一派,茶引入股,扶持一批听话的茶商等等。
这些想法倒是与欧阳修、马端临、王安石等人不谋而合,只不过欧阳修和马端临王安石没有那么激进到官府下场去打压那些不听话的茶商,或许有,但没有史料记载。
赵祯本意是想让李谘先研究一下方法可不可行,若可行再实施不迟。
李谘研究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而且既然官家给了那么大权限,他自然很高兴,所以就决定直接用这些办法。
当然。
他也没有急着立即就请罢榷卖,直接开始全路通商,因为这个东西牵扯还是太大。
不止是大商人的利益,还有高官们的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