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7节(2/4)
大量的财富资源,可以通过拥有的资本征召兵马,加入到争夺天下的队伍当中。包括唐朝时期的节度使,五代十国时期,都可以算作地方军阀与豪强势力在争夺天下。所以从两汉一直到宋代,掌权者都是世家门阀的代表,包括赵匡胤。”
赵匡胤并非平民出身,历代皇帝里,出身最卑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朱元璋。刘邦都好歹是个亭长,刘秀也勉强能顶个宗室的光环。其余人大多都出身于世家权贵,像赵匡胤家族就是世代官宦,到赵匡胤他爹那一代,已是后周禁军统领。
因此从西汉建立庞大的帝国开始,直到明朝之前,历代正统王朝的掌权无一不是世家权贵。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财富比例远多于农民起义军,一旦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先得利也最容易得利的就是这群人。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宋朝就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只是税收的话,唐朝税收也能收得上来,但农民起义规模却非常大。”
王曾问出了关键问题,也是大家想知道的问题。
这一点赵骏以前说过,有宋以来虽然农民起义频繁,但并未动摇国家的根基,最大的一次方腊起义,也仅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就被平定,所以每个人都很好奇。
赵骏笑道:“这就是宋朝比较奇葩和幸运的地方,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蛋糕在宋初就被瓜分得差不多,正常情况下这种王朝肯定是会爆发大规模起义。比如宋初的王小波起义,但王小波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动荡。究其原因在于宋朝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百姓勉强能有条活路。”
“你是说占城稻引发的农业革命?”
晏殊很快想起了赵骏之前说过的事情,占城稻这个东西早在真宗时期就引进,现在南方每年通过漕运运大量粮食到北方,就是因为占城稻已经在南方生根发芽,让南方的稻米产量近乎翻倍。
赵骏说道:“是的,占城稻的出现让宋朝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蛋糕也变得更大,虽然有大量失地农民出现,但由于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加,让这些失地农民可以有更多的路子。比如去城市里面从事手工制造业、服务业、金属冶炼业、建筑业等等,不至于饿死。”
“并且这些产业得到发展之后,还能带动原本过剩的粮食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率。可以说是老天爷在眷顾宋朝,要是没有形成这次农业革命的话,后来的方腊起义,宋朝基本就得凉凉。”
“再加上从汉唐开始,中华大地就已经打通了前往西方的道路。等到宋代的时候,中亚乃至欧洲的商人都已经出现在了广州、泉州、汴梁等地,通过对外贸易,出口丝绸、瓷器、茶叶、铁器、漆器、纸张等产品,获得大量财富。”
“史料记载,南宋时期,任泉州市舶司提举的赵汝适在《诸番志》中写道,泉州港的海外贸易范围东起菲律宾,西到非洲东安,北到日本、朝鲜,包括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在内的五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达到了一亿多贯,可谓是客商云集,繁荣似锦。”
“而且这还只是泉州市舶司,其余广州、杭州、明州、密州都有市舶司,每年各国与宋朝来往经商的进出口贸易在三四亿贯以上,南宋小朝廷能够靠着半边江山活着,赋税比北宋时期只多不少,全靠这些通商口岸以及那高达80%总财政收入的商税。”
“所以在作用于生产关系上,通过生产力以及财富总量的提升,加上适当政策手段,赵家就能勉强维持自己君王的地位。除此之外,到了宋朝,世家门阀的力量已经很小,形成了‘有贵人而无贵族’的格局,以此保证赵宋的江山稳定。”
“不过说到世家力量。”
赵骏话锋一顿,然后笑道:“从客观因素来讲,老赵家还要感谢一个人。”
“感谢一个人?谁?”
赵祯纳闷道,他怎么不知道老赵家要感谢谁?
“黄巢!”
“黄巢?”
“是的。”
赵骏说道:“黄巢起义席卷了整个大唐,把世家门阀杀到手软,加上科举制度的建立,让平民寒门阶层崛起,这两个都是主要客观条件。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的话,很难达成大宋‘有贵人而无贵族’的情况。”
“而主观条件则是赵匡胤采取了两府三司的政治体系,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虽然大
赵匡胤并非平民出身,历代皇帝里,出身最卑微的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朱元璋。刘邦都好歹是个亭长,刘秀也勉强能顶个宗室的光环。其余人大多都出身于世家权贵,像赵匡胤家族就是世代官宦,到赵匡胤他爹那一代,已是后周禁军统领。
因此从西汉建立庞大的帝国开始,直到明朝之前,历代正统王朝的掌权无一不是世家权贵。他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财富比例远多于农民起义军,一旦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先得利也最容易得利的就是这群人。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宋朝就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只是税收的话,唐朝税收也能收得上来,但农民起义规模却非常大。”
王曾问出了关键问题,也是大家想知道的问题。
这一点赵骏以前说过,有宋以来虽然农民起义频繁,但并未动摇国家的根基,最大的一次方腊起义,也仅仅持续了一年的时间就被平定,所以每个人都很好奇。
赵骏笑道:“这就是宋朝比较奇葩和幸运的地方,宋朝并不抑制土地兼并,蛋糕在宋初就被瓜分得差不多,正常情况下这种王朝肯定是会爆发大规模起义。比如宋初的王小波起义,但王小波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动荡。究其原因在于宋朝的生产力得到了提升,百姓勉强能有条活路。”
“你是说占城稻引发的农业革命?”
晏殊很快想起了赵骏之前说过的事情,占城稻这个东西早在真宗时期就引进,现在南方每年通过漕运运大量粮食到北方,就是因为占城稻已经在南方生根发芽,让南方的稻米产量近乎翻倍。
赵骏说道:“是的,占城稻的出现让宋朝人口急剧增加。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蛋糕也变得更大,虽然有大量失地农民出现,但由于社会财富的总量增加,让这些失地农民可以有更多的路子。比如去城市里面从事手工制造业、服务业、金属冶炼业、建筑业等等,不至于饿死。”
“并且这些产业得到发展之后,还能带动原本过剩的粮食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率。可以说是老天爷在眷顾宋朝,要是没有形成这次农业革命的话,后来的方腊起义,宋朝基本就得凉凉。”
“再加上从汉唐开始,中华大地就已经打通了前往西方的道路。等到宋代的时候,中亚乃至欧洲的商人都已经出现在了广州、泉州、汴梁等地,通过对外贸易,出口丝绸、瓷器、茶叶、铁器、漆器、纸张等产品,获得大量财富。”
“史料记载,南宋时期,任泉州市舶司提举的赵汝适在《诸番志》中写道,泉州港的海外贸易范围东起菲律宾,西到非洲东安,北到日本、朝鲜,包括西太平洋与印度洋在内的五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年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达到了一亿多贯,可谓是客商云集,繁荣似锦。”
“而且这还只是泉州市舶司,其余广州、杭州、明州、密州都有市舶司,每年各国与宋朝来往经商的进出口贸易在三四亿贯以上,南宋小朝廷能够靠着半边江山活着,赋税比北宋时期只多不少,全靠这些通商口岸以及那高达80%总财政收入的商税。”
“所以在作用于生产关系上,通过生产力以及财富总量的提升,加上适当政策手段,赵家就能勉强维持自己君王的地位。除此之外,到了宋朝,世家门阀的力量已经很小,形成了‘有贵人而无贵族’的格局,以此保证赵宋的江山稳定。”
“不过说到世家力量。”
赵骏话锋一顿,然后笑道:“从客观因素来讲,老赵家还要感谢一个人。”
“感谢一个人?谁?”
赵祯纳闷道,他怎么不知道老赵家要感谢谁?
“黄巢!”
“黄巢?”
“是的。”
赵骏说道:“黄巢起义席卷了整个大唐,把世家门阀杀到手软,加上科举制度的建立,让平民寒门阶层崛起,这两个都是主要客观条件。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的话,很难达成大宋‘有贵人而无贵族’的情况。”
“而主观条件则是赵匡胤采取了两府三司的政治体系,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虽然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