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57节(3/4)
部分官员都是门荫入仕,可要想成为了最顶级的高层官员就必须科举入仕。”
“就连吕夷简这样的大家族出身,都要考取进士才能担任宰相,更别说其他人,这样门荫官员的上位变得非常艰难,无法站上权力顶层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久而久之,曾经的世家门阀自然跟普通地方地主也就没什么区别。”
“所以宋朝既没有发生大规模底层起义,也没有出现世家门阀力量取代皇权的现象,就在于通过生产力的提升,让寒门平民子弟可以吃饱饭,还有科举这个上升通道,减少了底层大规模起义。”
“又有黄巢起义以及科举制度的双重客观因素叠加下,严重削弱了世家权贵的力量。这样一来,世家没有造反的资本,百姓没有起义的土壤,政治就变得非常稳固。”
“同时即便是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两税法以及完善的商业税收制度也能让宋朝有充足的财政收入,能够通过花钱维持住军队的稳定性。”
“生产力提升、税收保障以及世家门阀力量被削弱,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了宋朝君主的统治。”
“可以说如果没有辽、西夏、金、蒙等外敌,宋朝应该是历代最稳固的朝代。但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宋朝过于加强了内部管理,对武将、百姓、士大夫、门阀防备过盛,导致武德不充沛,才让外敌有了可趁之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宋朝的统治基本已经达到了巅峰,却也仅限于此。不管对内部怎么严防死守,也只是进行了自我阉割,外部力量一旦撞击,就会如同鸡蛋一样脆弱不堪。”
“说到底还是宋朝君王过于愚蠢,屁股坐歪了没有站在人民这一边。孟子早就说过‘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宋朝那些脑残皇帝就不去想想,地主阶级和士大夫阶级没有了皇帝无非换一个朝代继续作威作福,皇帝没有了那朝代就覆灭了还关他们什么事呢?”
说到最后,赵骏的嗓子又干了,喝了口水润润喉咙。虽说不太喜欢宋史,但《中国古代史》是一门正课,研究的是各朝各代的政治体系以及国家发生的大事。
通过以史为鉴,深入研究从而找到问题的办法,了解王朝兴衰的原因。因此对于这些深刻的问题,他还是探究的比较明白。
而这些知识,也正是大宋君臣们所需要的东西。
古人缺的不是智慧,而是见识和认知。
甚至很多比较深刻的东西,古人都已经明白。
比如土地兼并和分封制度是王朝覆灭的根本,他们不是不知晓。
汉末师丹提出“限田限奴”,明初叶伯巨指出“分封会造成藩王奢侈,尾大不掉,浪费财政,威胁皇权”。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王朝重蹈覆辙,既不抑制土地兼并,也没有停止分封。
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人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且身在局中,就总是想着别人会那样,朕不会那样,像朱元璋,一口气封那么多藩王,还个个都有实权。
明朝硬气归硬气,但也有不少祸根就是在朱元璋时期留下。
朱棣成功之后为了安抚各地藩王,被迫要花巨额资金养着他们。同时还给予了读书人太大的优待,举人和进士会免除大部分赋税,造成了税收困难。
正所谓“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是后世网上整活,实际上情况肯定没那么简单。
但魏忠贤死后,崇祯朝税收每况日下,到最后连找自己的岳父借钱都借不到也是事实。
还有通过福王一毛不拔,最终惨死。开封的周王舍得给守城士兵发响,李自成打了一年才靠着黄河泛滥拿下之类的例子来看,都证明了这些整活不是空穴来风,也证明了封建王朝税能否收上来的重要性。
清朝基本上就是靠着雍正续了一命,不然也就是个元朝的国祚而已。唯独倒是宋朝像个打不死的蟑螂一样,在土地兼并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能稳定住内部局势,被外敌消灭。
只能说宋朝确实幸运,有占城稻帮忙进行农业改革,有对外贸易维持了商业繁荣,能够在完全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情况下维持王朝,大宋也算是历史独一份。
第59章 三易回河
赵骏的一
“就连吕夷简这样的大家族出身,都要考取进士才能担任宰相,更别说其他人,这样门荫官员的上位变得非常艰难,无法站上权力顶层为自己家族谋取利益,久而久之,曾经的世家门阀自然跟普通地方地主也就没什么区别。”
“所以宋朝既没有发生大规模底层起义,也没有出现世家门阀力量取代皇权的现象,就在于通过生产力的提升,让寒门平民子弟可以吃饱饭,还有科举这个上升通道,减少了底层大规模起义。”
“又有黄巢起义以及科举制度的双重客观因素叠加下,严重削弱了世家权贵的力量。这样一来,世家没有造反的资本,百姓没有起义的土壤,政治就变得非常稳固。”
“同时即便是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两税法以及完善的商业税收制度也能让宋朝有充足的财政收入,能够通过花钱维持住军队的稳定性。”
“生产力提升、税收保障以及世家门阀力量被削弱,三方面结合在一起,共同构筑了宋朝君主的统治。”
“可以说如果没有辽、西夏、金、蒙等外敌,宋朝应该是历代最稳固的朝代。但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宋朝过于加强了内部管理,对武将、百姓、士大夫、门阀防备过盛,导致武德不充沛,才让外敌有了可趁之机。”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宋朝的统治基本已经达到了巅峰,却也仅限于此。不管对内部怎么严防死守,也只是进行了自我阉割,外部力量一旦撞击,就会如同鸡蛋一样脆弱不堪。”
“说到底还是宋朝君王过于愚蠢,屁股坐歪了没有站在人民这一边。孟子早就说过‘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贵’。宋朝那些脑残皇帝就不去想想,地主阶级和士大夫阶级没有了皇帝无非换一个朝代继续作威作福,皇帝没有了那朝代就覆灭了还关他们什么事呢?”
说到最后,赵骏的嗓子又干了,喝了口水润润喉咙。虽说不太喜欢宋史,但《中国古代史》是一门正课,研究的是各朝各代的政治体系以及国家发生的大事。
通过以史为鉴,深入研究从而找到问题的办法,了解王朝兴衰的原因。因此对于这些深刻的问题,他还是探究的比较明白。
而这些知识,也正是大宋君臣们所需要的东西。
古人缺的不是智慧,而是见识和认知。
甚至很多比较深刻的东西,古人都已经明白。
比如土地兼并和分封制度是王朝覆灭的根本,他们不是不知晓。
汉末师丹提出“限田限奴”,明初叶伯巨指出“分封会造成藩王奢侈,尾大不掉,浪费财政,威胁皇权”。
但就算是这样,还是有很多王朝重蹈覆辙,既不抑制土地兼并,也没有停止分封。
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人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而且身在局中,就总是想着别人会那样,朕不会那样,像朱元璋,一口气封那么多藩王,还个个都有实权。
明朝硬气归硬气,但也有不少祸根就是在朱元璋时期留下。
朱棣成功之后为了安抚各地藩王,被迫要花巨额资金养着他们。同时还给予了读书人太大的优待,举人和进士会免除大部分赋税,造成了税收困难。
正所谓“忠贤不死,大明不灭”“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虽然是后世网上整活,实际上情况肯定没那么简单。
但魏忠贤死后,崇祯朝税收每况日下,到最后连找自己的岳父借钱都借不到也是事实。
还有通过福王一毛不拔,最终惨死。开封的周王舍得给守城士兵发响,李自成打了一年才靠着黄河泛滥拿下之类的例子来看,都证明了这些整活不是空穴来风,也证明了封建王朝税能否收上来的重要性。
清朝基本上就是靠着雍正续了一命,不然也就是个元朝的国祚而已。唯独倒是宋朝像个打不死的蟑螂一样,在土地兼并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还能稳定住内部局势,被外敌消灭。
只能说宋朝确实幸运,有占城稻帮忙进行农业改革,有对外贸易维持了商业繁荣,能够在完全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情况下维持王朝,大宋也算是历史独一份。
第59章 三易回河
赵骏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