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11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诸多宰相纷纷说道。

      换了以前,这帮人必定是保守派,面对辽人咄咄逼人,不称臣纳贡都算是好的,最多就是搞个澶渊之盟,与辽人兄弟相称。

      可现在手里有枪杆子,那腰杆子就硬,从原来的保守派立即进化成了激进派,俨然要恢复汉唐雄风。

      这就是国家强盛带给他们的底气。

      见到众人的话,赵骏也就不再迟疑,拍案道:“好,那就这么办,待会就找官家出诏书,我现在就写手令,大家一起签字,灭高昌,收复西域!”

      灭高昌,收复西域!

      如此一来,大宋的疆域就又能多出一百多万平方,达到巅峰两汉时期的水准。

      若是再灭了辽国,把外蒙、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大片领土收回来,然后把吐蕃拿下。

      那么将一举超过巅峰时期的唐朝,拥有超过15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中华秋叶海棠,便是一统!

      第456章 幽默回鹘人

      大宋庆历十一年六月,公文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抵达边关。

      同时大宋的战争机器再次启动。

      这次大宋用的不再是直接由汴梁把粮草运送到边关的方式,而是采取层层递进。

      汴梁会雇佣百姓把粮草运到关中,永兴军路转运司那边则在当地雇佣人手,把存放在永兴军以及秦凤路的存粮运至边关。

      大宋是一个非常注重丰年存粮,灾年放粮的国家,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都作为新粮填入仓库,旧粮则继续存放。

      如果仓库满了,会把三到五年的陈粮放在市面上低价出售,用于做鸡鸭猪牛的饲料,以此完成循环。

      为此常平司使成为了一路与安抚使、转运使、提刑官、监察御史平级的高级大员。

      这一点其实历代王朝都有沿用,甚至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只是大宋因占城稻而出现第一次粮食革命,生产力爆发性提升而做得相当好。

      这使得宋朝虽为历代起义次数最多的王朝。却在规模和集中爆发次数上,都不如排名第二的清朝那么大。

      就在于即便地方上有灾情,通过仓库放粮,也能迅速解决。

      不过陕西路的秦凤路、永兴军路却没有多少粮食储存,因为这里本身就人少,又要时常供应给边军,因此存粮不是很多。

      历史上宋夏交战,边区和汴梁的粮价暴涨,就在于边区的存粮用尽,需要大量从汴梁运到西北边关。

      如今的情况倒没有那么糟糕,灭夏战争很快,加上生产力再次提升,粮价低廉,在灭夏战争时期,朝廷就运送了大批粮草至西北存储起来。

      这次要进攻高昌,离得实在是太过遥远,如果直接从汴梁运粮过去,显然不是一个好办法。

      为此赵骏想到了一个妙计。

      那就是由朝廷招募流民,为国家押运粮草送到关中,如果流民愿意留在关中,就给予他们田地和生产资料,帮助他们开垦农田。

      如此一来,即能解决汴梁这些年日益增长的人口,以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没有工作而产生的治安问题。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中目前存在的地广人稀,渺无人烟的尴尬情况。

      当然。

      这项政策肯定不能完全解决关中人少的窘境。

      因为关中的问题是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无法耕作、自然灾害频发等现状。

      需要改变的不是人少,是恢复生态。

      但要想恢复生态,也需要人为的帮助,广种树木,多修缮河流之类。否则依靠自然变化,怕是得经年累月,旷日持久。

      所以必要的迁徙还是要有。

      很快到了八月份,大批粮食就运到了关中,送到了陕西两路各县仓库存储起来。

      而各县的仓库存粮则由当地县衙抽调民力,帮忙运送到边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