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6节(1/3)
苏轼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眼里流露出了一丝光芒,他听到有人在唱着“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第468章 开启苏轼的物理之道
翌日清晨。
随着隆隆的火车到站,襄阳西站已经是人声鼎沸。
苏洵一家五口昨日在襄阳住了一晚,缓解了连日来坐船的旅途劳顿,今天早上就要出发坐火车前往汴梁。
卯时刚过,他们就抵达了襄阳西站。
苏洵首先去了车站站长室开了条子,确定是去汴梁公干,然后才被允许买票登车。
因为目前大宋正在运营的火车线只有京襄铁路,其余长安到成都的长成铁路,襄阳到广州的京广铁路,以及汴梁到燕云的京北铁路都在修建。
像长成铁路同样是庆历五年规划,庆历六年开始修建。结果京襄铁路都运营四年了,长成铁路受限于地形,要到明年才能通车。
京广铁路在庆历九年规划,估计也就是明明后年的事情。只有京北铁路稍微晚一些,不过平原区修建速度会很快。
只是哪怕赵骏已经为大宋做了个三十年铁路计划,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内,大宋的铁路要连接全国所有路治、州府、县城,让火车成为大宋主要交通工具。
可至少现在依旧只有一条。
并且京襄铁路主要运输还是以货物为主,大部分火车都是货车,比如货车往往都是三小时一班,而载人的客车却要六个小时一班,晚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眼下的火车依旧不是平民百姓能够消费得起,也暂时不允许普通百姓购买车票坐火车来往京城与襄阳。
它的服务对象目前只有几个,一是做生意的大老板,比如那些茶商、粮商、盐商等等,花大价钱雇佣火车运货,老板与随从人员自然也能够享受到乘坐火车的便利。
二是公干的官员,有公干明证,比如苏洵这次要前往汴梁,先去吏部报道,随后去审官院磨勘选调,接着再等吏部通知,自然就可以坐火车。
三是一些特殊情况人士,如特别有钱的达官权贵,或者送朝廷急报的公文吏员,以及奉命来往两地换防、驻守的军队。
这就导致现在火车还不能算是为平民阶层服务的便利交通工具。
不过这是正常的事情。
就好像后世很多新技术,往往都要先用于军队一样,由于东西还没有普及,自然也就无法惠及大众,等全国铁路网铺开,到时候普通百姓坐车就是常态。
苏轼一家虽然是公干的官员,可也得买票,那高昂的票价即便是老苏家作为眉州地方大家族,家资丰厚,亦是让人肉疼。
从购票厅买了票之后,一家五口到了候车厅。
火车站颇为简陋,外面由铁栅栏圈起来,然后里面用水泥建筑物做了一个类似于厂房的平房。
这個平房就是候车站,不过占地倒是很宽敞,一楼是候车大厅,二楼是办公室,整体有点像后世某个县城小汽车站,但在宋代就已经非常豪华。
此刻候车大厅里相当安静,来往的要么是大商人大老板,要么是官员权贵,自然不会像后世火车站、汽车站那样人声鼎沸嘈杂。
倒是外面非常乱。
因为有货运的关系,需要有大量的工人在外面搬货卸货,火车到站之后,往往需要通过道岔变轨,先完成调头,再停在外面卸货装货,最后再出发送往汴梁。
而货运车的优先级要高于客车,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卸货装货完成较早或较晚,抢了客车的发车时间,从而造成晚点。
苏轼和苏辙像两个好奇宝宝一样四处乱看,他们看到平房南面有一个巨大的空地,大量马车在那里卸货,更远的方向有列车停在那边,显然是正在装货。
相比于苏辙,16岁的苏轼迅速想到了一个问题,他对苏洵说道:“父亲,火车是一个半时辰一趟对吧。”
“嗯。”
苏洵还以为苏轼在
这个国家,充满了希望。
第468章 开启苏轼的物理之道
翌日清晨。
随着隆隆的火车到站,襄阳西站已经是人声鼎沸。
苏洵一家五口昨日在襄阳住了一晚,缓解了连日来坐船的旅途劳顿,今天早上就要出发坐火车前往汴梁。
卯时刚过,他们就抵达了襄阳西站。
苏洵首先去了车站站长室开了条子,确定是去汴梁公干,然后才被允许买票登车。
因为目前大宋正在运营的火车线只有京襄铁路,其余长安到成都的长成铁路,襄阳到广州的京广铁路,以及汴梁到燕云的京北铁路都在修建。
像长成铁路同样是庆历五年规划,庆历六年开始修建。结果京襄铁路都运营四年了,长成铁路受限于地形,要到明年才能通车。
京广铁路在庆历九年规划,估计也就是明明后年的事情。只有京北铁路稍微晚一些,不过平原区修建速度会很快。
只是哪怕赵骏已经为大宋做了个三十年铁路计划,预计在未来三十年内,大宋的铁路要连接全国所有路治、州府、县城,让火车成为大宋主要交通工具。
可至少现在依旧只有一条。
并且京襄铁路主要运输还是以货物为主,大部分火车都是货车,比如货车往往都是三小时一班,而载人的客车却要六个小时一班,晚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眼下的火车依旧不是平民百姓能够消费得起,也暂时不允许普通百姓购买车票坐火车来往京城与襄阳。
它的服务对象目前只有几个,一是做生意的大老板,比如那些茶商、粮商、盐商等等,花大价钱雇佣火车运货,老板与随从人员自然也能够享受到乘坐火车的便利。
二是公干的官员,有公干明证,比如苏洵这次要前往汴梁,先去吏部报道,随后去审官院磨勘选调,接着再等吏部通知,自然就可以坐火车。
三是一些特殊情况人士,如特别有钱的达官权贵,或者送朝廷急报的公文吏员,以及奉命来往两地换防、驻守的军队。
这就导致现在火车还不能算是为平民阶层服务的便利交通工具。
不过这是正常的事情。
就好像后世很多新技术,往往都要先用于军队一样,由于东西还没有普及,自然也就无法惠及大众,等全国铁路网铺开,到时候普通百姓坐车就是常态。
苏轼一家虽然是公干的官员,可也得买票,那高昂的票价即便是老苏家作为眉州地方大家族,家资丰厚,亦是让人肉疼。
从购票厅买了票之后,一家五口到了候车厅。
火车站颇为简陋,外面由铁栅栏圈起来,然后里面用水泥建筑物做了一个类似于厂房的平房。
这個平房就是候车站,不过占地倒是很宽敞,一楼是候车大厅,二楼是办公室,整体有点像后世某个县城小汽车站,但在宋代就已经非常豪华。
此刻候车大厅里相当安静,来往的要么是大商人大老板,要么是官员权贵,自然不会像后世火车站、汽车站那样人声鼎沸嘈杂。
倒是外面非常乱。
因为有货运的关系,需要有大量的工人在外面搬货卸货,火车到站之后,往往需要通过道岔变轨,先完成调头,再停在外面卸货装货,最后再出发送往汴梁。
而货运车的优先级要高于客车,所以有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卸货装货完成较早或较晚,抢了客车的发车时间,从而造成晚点。
苏轼和苏辙像两个好奇宝宝一样四处乱看,他们看到平房南面有一个巨大的空地,大量马车在那里卸货,更远的方向有列车停在那边,显然是正在装货。
相比于苏辙,16岁的苏轼迅速想到了一个问题,他对苏洵说道:“父亲,火车是一个半时辰一趟对吧。”
“嗯。”
苏洵还以为苏轼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