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628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保安很有礼貌,住在这里的都是官员,往来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自然不能轻易得罪。

      苏洵说道:“我是原鄂州知州苏洵,此次是进京磨勘调选,到了汴梁后天色晚了,就先来投奔我兄长,他叫苏涣,前段时间给我写信,说是现在住在清水塘街二十七号。”

      “原来是苏敕司的兄弟,敕司刚散值,我现在上去帮你叫他。”

      保安听到对方是某地知州,又是来找苏涣,不敢大意,便立即上去通报。

      没过多久,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急急忙忙下来。

      见到苏洵一家,连忙过来打招呼道:“叔父,婶娘,八娘,和仲,同叔。”

      “不欺。”

      “不欺兄长。”

      几个人也跟年轻人打了声招呼。

      这人正是苏涣的长子苏不欺。

      苏洵有两个哥哥,他排行老三,老大苏澹也是进士,但可惜死得比较早,才二十多岁就已经没了。

      所以苏涣和苏洵兄弟就更加注重情亲,即便两人都在外地为官,亦是时常写信。

      “叔父,你怎么来了。”

      苏不欺上去一边帮忙拿行李,一边说道:“父亲之前还在念叨着你们呢。”

      苏洵笑道:“老待在家里也不行,此次该进京磨勘了。”

      苏不欺一边带着他们上楼,一边又道:“你们是坐火车来的吧,那也该发个电报,我好去火车站接你们啊。”

      “我们也能发电报吗?”    “可以的,就是比较贵。”

      “不欺兄长,那电报怎么告诉别人消息呢?”

      苏轼抬起头看着楼道,楼道并不狭窄,甚至很宽敞,宽敞到角落里还堆了很多蜂窝煤。

      “就是告诉别人消息麻烦,才收费贵啊。”

      苏不欺带着他们上了三楼,然后左转就是一条笔直的长廊。

      长廊足足有一百余米,但却仅仅住了四户人家,就足以知道这里的屋舍比外面的楼房大得多。

      “我也是听别人说,说是知院发明了拼音,总共有23个声母,24个韵母,电报机会有47根电线,每根电线就代表了不同的拼音,这样通过组合,就能发出想要知道的文字。”

      苏不欺正说着,第二户家门口又钻出两个年轻人。

      那是苏涣的次子苏不疑和幼子苏不危,两个人上来同样帮忙拿东西,紧接着苏涣的妻子杨氏也走出来,热情地打招呼。

      众人寒暄几句,杨氏就连忙喊他们进屋。

      苏轼苏辙第一次进这样的筒子楼,看外面觉得有些让人压抑,里面倒也不算特别狭窄。

      就看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客厅,各类家具齐全,什么沙发、桌椅、柜子样样都有,窗户也是透明玻璃,能看到外面的夕阳。

      再向左看,左侧是厕所和厨房。

      向右看,右侧则是卧室,而客厅最里面还有扇门,通着外面一百多平的大阳台。

      苏涣是正四品,放一路就是转运使级别,相当于后世地方最高主政官员。

      住的地方虽然不是小别墅,却也是三百多平,自然非常豪华,或许唯一欠缺的就是收音机和电视机了。

      不然放后世高低得是个老干部房。

      此刻苏涣正坐在汴梁家具厂产的海绵沙发上看报纸,这么多年化学院自然不是吃干饭的,研制出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可以说现在大宋最高层次的生活除了没有电气化产品以外,基本上跟后世建国初期没什么区别。

      “明允来了,过来坐吧。”

      苏涣收起报纸,坐在桌边对杨氏说道:“夫人,去泡茶,再让不欺出去一趟,跟杨嬷说一声,让她多买点菜回家。”

      苏洵看到他并没有穿着传统的读书人长袍,而是一身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

    &ems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