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秦王的脸皮真是太薄啦(1/2)
扶苏警惕地看着赵政质问道:“你不是我的父皇,你到底是谁?”
赵政一时无言,稍显无奈的告诉嬴政:“说你们感情不好吧,又那样了解对方。
不过你这扶苏的确胆子够大,也怪不得敢跟始皇帝对着干。
老子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可惜咱们的儿子或许是敢为天下先的那个。”
赵政稍有疑惑:“不过他敢跟你对着干,是因为你是他的父亲。
他既然认为寡人不是他的父皇,为何敢这般指责寡人?他就不怕吗?
皇帝陛下,你是怎么养出这么一个单纯的儿子的?”
赵政的言语戏谑,或许是习惯了赵政的调侃,嬴政倒没有之前那样的恼意了,更何况赵政说的也不错。
关于自己和赵政的事,嬴政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哪怕那个人是扶苏:“让朕同他说会话。”
赵政好整以暇:“要寡人回避吗?”
他们共用一具身体,所有的一切都共同感知,回避自然是回避不了的,赵政这话相当于废话,嬴政并未回答对方,而是回答扶苏的质问:“朕不是你的父皇朕为何会知晓后世的那些事?
你大概会说朕是同你一般从后世来的人而已,而非始皇帝。
那你可记得,当年朕为何派你去蒙恬那里?”
扶苏跪地叩首:“因为儿臣不赞同父皇坑杀那些方士,言辞过激,触怒天颜。”
嬴政拂袖起身,转身不再看他,又冷声问了句:“你自裁时,蒙恬可曾对你说过什么?”
扶苏微顿,而后道:“蒙将军说,陛下让蒙将军统领数十万大军北御匈奴,修筑长城。
又命儿臣前往监督,这是重视儿臣,才将关乎天下安危的重任交由儿臣。
怎么会突然变卦?
陛下如今尚在外巡游,诏书有疑,应当先请示父皇过后再行自裁也不迟。”
提及旧事,又怎么不令人痛心疾首,嬴政闭眸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道:“扶苏为人宽仁,颇受百姓爱戴。
而又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
敢于直谏,不惜犯上。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
朕眼中的扶苏,是有治世之才的,若放在太平盛世,定然会是治世明君。
可大秦一扫六合还不够,需要巨大的变革经年累月的影响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下归心,到那时才会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七国的贵族蠢蠢欲动,方士们蛊惑人心、招摇撞骗、愚昧百姓,天下尚未归心,又怎么经得起离间。
你以为是夸大其词么?这其中或为名或为利,又有多少是受有心之人的指使?
其中多少人顽固不化的奉行周礼,而不遵大秦律法,不认同小篆,不认同大秦定下的度、量、衡。
他们不认同的东西何其多也,朕不用雷霆手段以儆效尤,又如何镇压得住那些人?
他人的言语你听之信之,但朕所作所为你从未理解过。
诸子百家,朕重用的人少吗?
朕要的是统一思想,是天下归心,因此有些事不得不去做。
朕要的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否则朕也不会让淳于越来教导你。”
嬴政握拳的手紧了紧,言语间有些自嘲的轻笑:“说朕坑害他们,他们是那样的阳春白雪、不畏权贵,不遗余力的讥笑朕、抹黑朕也就罢了,朕还是心存着他们能够接受朕的理念的希望的。
可他们试图用他们的言语他们的影响来分裂大秦,朕也仅仅是将他们发配到偏远之地而已……”
你要朕饶过他们,可谁又来饶过朕的大秦?这句话嬴政并未说出口,七国的贵族不甘于他们的利益被剥削,从国中之国的君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在大秦各地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并不能完全铲除……
变革的太多又太过急切,种种隐患在自己生前便已经显露了出来,而等自己死后,世间便再无第二个始皇帝了……
这是第一次,嬴政在子女面前这般剖白,他一生都在经历背叛,又走在所有人的前面,从来不指望旁人能够理解自己,更不懂得如何与子女相处,也就不会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想法理念。
只是重来一世,他发觉他是需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他的百年之后还有继任者,能有替他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人。
“朕把你派去蒙恬那并非是气你恼你,而是借这个时机让你去历练、去收买人心。
再者,咸阳城内因为立嗣一事明争暗斗不休,朕恐你为人暗害,你与蒙恬交好,你在他那朕也放心。
若来日有变故,那几十万大军便是你的倚仗。”嬴政转身俯视着他这个跪地叩首的儿子,“你的秉性太过仁善,在军营中那几年,你该明白何谓‘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治
赵政一时无言,稍显无奈的告诉嬴政:“说你们感情不好吧,又那样了解对方。
不过你这扶苏的确胆子够大,也怪不得敢跟始皇帝对着干。
老子有云: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可惜咱们的儿子或许是敢为天下先的那个。”
赵政稍有疑惑:“不过他敢跟你对着干,是因为你是他的父亲。
他既然认为寡人不是他的父皇,为何敢这般指责寡人?他就不怕吗?
皇帝陛下,你是怎么养出这么一个单纯的儿子的?”
赵政的言语戏谑,或许是习惯了赵政的调侃,嬴政倒没有之前那样的恼意了,更何况赵政说的也不错。
关于自己和赵政的事,嬴政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哪怕那个人是扶苏:“让朕同他说会话。”
赵政好整以暇:“要寡人回避吗?”
他们共用一具身体,所有的一切都共同感知,回避自然是回避不了的,赵政这话相当于废话,嬴政并未回答对方,而是回答扶苏的质问:“朕不是你的父皇朕为何会知晓后世的那些事?
你大概会说朕是同你一般从后世来的人而已,而非始皇帝。
那你可记得,当年朕为何派你去蒙恬那里?”
扶苏跪地叩首:“因为儿臣不赞同父皇坑杀那些方士,言辞过激,触怒天颜。”
嬴政拂袖起身,转身不再看他,又冷声问了句:“你自裁时,蒙恬可曾对你说过什么?”
扶苏微顿,而后道:“蒙将军说,陛下让蒙将军统领数十万大军北御匈奴,修筑长城。
又命儿臣前往监督,这是重视儿臣,才将关乎天下安危的重任交由儿臣。
怎么会突然变卦?
陛下如今尚在外巡游,诏书有疑,应当先请示父皇过后再行自裁也不迟。”
提及旧事,又怎么不令人痛心疾首,嬴政闭眸深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道:“扶苏为人宽仁,颇受百姓爱戴。
而又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
敢于直谏,不惜犯上。
‘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惟上察之。’
朕眼中的扶苏,是有治世之才的,若放在太平盛世,定然会是治世明君。
可大秦一扫六合还不够,需要巨大的变革经年累月的影响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下归心,到那时才会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七国的贵族蠢蠢欲动,方士们蛊惑人心、招摇撞骗、愚昧百姓,天下尚未归心,又怎么经得起离间。
你以为是夸大其词么?这其中或为名或为利,又有多少是受有心之人的指使?
其中多少人顽固不化的奉行周礼,而不遵大秦律法,不认同小篆,不认同大秦定下的度、量、衡。
他们不认同的东西何其多也,朕不用雷霆手段以儆效尤,又如何镇压得住那些人?
他人的言语你听之信之,但朕所作所为你从未理解过。
诸子百家,朕重用的人少吗?
朕要的是统一思想,是天下归心,因此有些事不得不去做。
朕要的是法之天下,儒之教化。
否则朕也不会让淳于越来教导你。”
嬴政握拳的手紧了紧,言语间有些自嘲的轻笑:“说朕坑害他们,他们是那样的阳春白雪、不畏权贵,不遗余力的讥笑朕、抹黑朕也就罢了,朕还是心存着他们能够接受朕的理念的希望的。
可他们试图用他们的言语他们的影响来分裂大秦,朕也仅仅是将他们发配到偏远之地而已……”
你要朕饶过他们,可谁又来饶过朕的大秦?这句话嬴政并未说出口,七国的贵族不甘于他们的利益被剥削,从国中之国的君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在大秦各地盘根错节,树大根深并不能完全铲除……
变革的太多又太过急切,种种隐患在自己生前便已经显露了出来,而等自己死后,世间便再无第二个始皇帝了……
这是第一次,嬴政在子女面前这般剖白,他一生都在经历背叛,又走在所有人的前面,从来不指望旁人能够理解自己,更不懂得如何与子女相处,也就不会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想法理念。
只是重来一世,他发觉他是需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他的百年之后还有继任者,能有替他将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的人。
“朕把你派去蒙恬那并非是气你恼你,而是借这个时机让你去历练、去收买人心。
再者,咸阳城内因为立嗣一事明争暗斗不休,朕恐你为人暗害,你与蒙恬交好,你在他那朕也放心。
若来日有变故,那几十万大军便是你的倚仗。”嬴政转身俯视着他这个跪地叩首的儿子,“你的秉性太过仁善,在军营中那几年,你该明白何谓‘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