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田老师的“贴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云起埋头资料,压根儿没注意眼前走过的一切。

    水润的杏眸,流光溢彩。

    尽为眼前的资料:

    一、浮士德的精神根基:奋发向上

    我们能将他搭救,他永远奋发向上。

    这是歌德诗剧《浮士德》悲剧第二部第五幕中天使的唱词。天使拯救浮士德,不是因为天使的力量强大,而是浮士德那种永远奋发向上的精神.

    浮士德,这位老博士,他花了一辈子时间穷究学问,当面临晚景凄凉时,他却与魔鬼靡非斯托签下协议,以自己的灵魂为条件,换取青春与爱情。浮士德从开始便是一个斗士,他与命运斗争,不甘老去,他要重新体验那错失的青春与爱情,而剧终,因为他的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魔鬼未能得到他的灵魂。他的灵魂随天使升入了天堂,可以说,浮士德的-生是在奋斗中度过的。

    在命运面前,他并不服输,他不愿这样老去,所以他与魔鬼签下协议。当他以灵魂为赌注换取青春与爱情时,他俨然一幅勇敢的斗士模样!他敢于追求爱情,当他在街头看到玛格莉特走过时,直率地对她说:“美丽的小姐,容我冒昧,挽着你的手,送你回家去?”,后来他与海伦的结合何尝不是冒了很大的危险呢?当他的儿子逝去,海伦随子也一并消逝,他又醒悟过来,认为“事业是一切,声名乃虚无”,开始另一段新的奋斗旅程。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部奋斗史。虽不似牛虻或者保尔那样一生在戎马倥偬间,然而也可谓陵谷一路,奋斗一生.

    可以说,浮士德精神的实质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诗剧很多地方都体现了出来。在《悲剧第二部第五幕》浮士德与忧愁的对话中,浮士德这样说道:

    他该如此踏上人生旅途:任鬼魅出没而我行我素,于行进中寻找痛苦、幸福,

    他呀,没有一瞬感到满足!

    正是这样一种没有-瞬感到满足之情的浮士德,不停地奋斗向上,浮士德是勇敢的斗士,浮士德精神凝缩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作者歌德在剧终“神秘的合唱”段中,这样写道:

    一切无常象,无非是个比方。人生欠缺遗憾,在此得到补偿;无可名状境界,在此成为现实;跟随永恒女性,我等向上,向上。

    这里点出了浮士德精神的根基,便是这样一种向上,向上,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

    二.浮士德的名利观:视名利为虚无

    浮士德是一个专注于事业而轻视名利的人。轻裘肥马的争夺,名利场的钩心斗角,全然与他无关。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从剧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

    在《浮士德》悲剧第一部“玛格特的花园”这一篇中,浮士德这样说道:

    名称不过是声响,是环绕日光的云影。

    这里很容易看出浮士德的名利观,他鄙视名利,看轻权威,认为名称不过响彻一时的声响,或那缥缈的云影。足见.在他的心底,名利是没有什么地位的。浮士德这种虛无的名利观,与庄子《逍遥游》冲“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观点有契合之处,同样不以名利为羁绊,同样视名利为虛无。

    那么,浮士德是怎样看待名利的呢?在悲剧第二部第二幕“珀涅俄斯河下游”中他这样写道:

    你是位真正的大伟,人,听不得别人阿谀奉承。

    对赞扬总是谦逊回避,好像你原本平淡无奇。

    浮士德认为真正的大伟人,是当谦逊回避的,认为自己

    “平淡无奇”的,秉持这种虚怀若谷的谦逊,不受名利光环的照耀,不在赞扬的光辉下接受人们的阿谀奉承,即为浮士德心中的伟人形象。这似乎同中国传统儒雅人士的名利观契合。比如韩愈在他的《送李愿归盘谷序》中就说:“与其有誉於前,孰若无毁於其后;与其有乐於身,孰若无忧於其心。”韩愈是不汲汲于名利的,从他与浮士德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那-种淡定酒脱之气。

    似乎中国从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后,中国文士底之里蕴藏一种归隐之气,这归隐之气似离群索居,其实质却更近于淡泊名利的文士之傲骨,而浮士德的名利观与此极为相似,其致一也!

    在悲剧第二部第四幕“连绵的群山”一篇中,他这样说道:

    我要赢得统治权连同财富!事业是一切,声名乃虚无。

    浮士德的名利观很明显,淡泊名利,不以声名为意,他专注于事业本身,而非虚荣的光环。他认为伟人当谦逊回避,自感平淡无奇,而不是在名利的光环下得意忘形夸夸其谈之辈、名利于他,不过那转瞬的声响,缥缈的云影罢了。

    三.浮士德的挫折观:直面挫折,不断拼搏在悲剧第一部“夜“这一篇中,浮士德这样说道:虽然我没疑虑和内疚的困扰,

    地狱啊、魔鬼啊我全不担心一然而欢乐也被完全剥夺。

    这里我们可以管窥浮士德的挫折观。他认为,没有魔鬼与地狱的苦痛,没有疑虑与内疚的困扰的人生,欢乐也没有理由。足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