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做爱的经济学分析(6/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是个君子吗?在迎接外宾的时候,有些人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对外宾说话,似乎是要表达友情友谊。
 简单说,这些解释把孔子弄得好像很“高雅”于是,“儒商”也成了“高雅”的商人了,而把中国说成“儒家”国度,中国在世界上也好像就更“高雅”了。
 过去,我也是如此接受教育和如此理解的;可后来,多看了一些东西,觉得那样解释不对,那不是孔子言论的原貌。”
 “为什么不是“原貌””
 思滢咄咄逼人地为心目中的“偶像”辩解。
 我耐心地解释道:“在孔子活着的时候,“学”并非是现代说的“学习功课”或“学习知识”的“学习”而是周朝的音乐舞蹈仪式。”
 “有这种说法吗?我怎么不知道?”
 琴书疑惑地道。
 我嘿嘿一笑、趁势“转守为攻”“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就请看看《周礼》的记载吧:“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
 “大胥:掌学士之版,以待诸子。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
 “再者,《周礼》上面说的也很清楚,乐师管理的是“小舞”是对大司乐管理的“大舞”而言。更具体地说,“大舞”是“大学”是为“建国”而做的音乐舞蹈“学政”包括用来感召动物和天神;而“小舞”是“小学”是为“国之小事”、“飨食诸侯”而做的音乐舞蹈仪式,包括在丧事和祭议事中扮演“哭”和打鼓等事情,颇似农村里的打鼓手。怎么样,我说的有没有错?”
 琴书在我的得意洋洋和耀武扬威面前败下了阵,连思滢都点着小脑袋、帮腔说道:“对啊,清哥说得有道理!”
 我趁胜追击:“据古文字学考查,远古时代的“学”字的意思是盖东西的手艺。原来的“学”字写法,例如甲骨文的写法,就是上面是双手拿着草木,下面是“宝盖”部首,再下面是两根柱子。所谓“学艺”、“学艺”在远古时代,就是盖居所和种田的意思;那个时候,要确定居所和何时种田,都是举国上下的大事,要经过“敬民授时”的隆重仪式。”
 我挺了挺胸、捋一下并不存在的颔下须髯。
 “别臭美了你,赶快说!”
 小姑娘不好意思向我虚心求教,不过,求知欲倒是很旺盛。
 我满意地点点头:“甲骨文以后的解释说,“学”字的意思是“仪式”上面是双手捧着卜物,下面是表示举行仪式的台子的“宝盖”部首,再下面是“子”所以,“学”的意义就是由“子”来做占卜仪式的事情。因为在远古时代,唱歌跳舞是举行仪式的重要内容,所以,由“子”来搞仪式,自然,“子”就有一定社会地位,伴随尊重仪式就“爱屋及乌”顺便有了尊重“子”的说法了,所以,文言文中,老师们都会讲到“子日”一定是有“尊称”的意味,不过,溯源追流,那是对仪式尊敬,而不是对具体人的尊敬,嘿嘿……说到底,当时,“子”还是“王”和“民”的下属。我说的对不对啊,我的琴书妹子!”
 我挑衅地望着琴书。
 琴书唉声叹气地道:“唉,这回又让你这个小人得志了。”
 “我怎么会是小人呢?事实证明,我是很有本钱的,要是,也得是个“伟人”才行啊!你们说是不是?”
 我跪座起身,晃动了一下硕长的肉棒示威道。
 思滢捂着脸,笑成一团。
 琴书招架不得,也只好红着脸,道:“行、行!我们承认你是个“痿”人,你就别再显摆你那家伙儿了!“痿人”你快继续说!”
 我不知其中有诈“春风拂面马蹄扬”地道:“尽管这些古代文字解释有所不同,但都保持了“隆重仪式”的含义。这就不难理解,《周礼》把音乐舞蹈仪式,归为“学”是有历史渊源的。这也可以看出,古代文字的“学”跟今天说的“学习功课”和“学习知识”的“学”的意思很不相同,但延伸到今天的“学”也有历史脉络可寻:仪式也要通过传授和练习才能掌握……”
 琴书皱了皱眉头,道:“你罗哩罗嗦到底想说什么啊?”
 我讪讪地笑了笑:“你别急,我这就说正题、我这就说正题——”
 
 
 “孔子为什么对《周礼》的音乐舞蹈仪式那么感兴趣呢?因为有“好处””
 “这会有什么好处?”
 思滢惊诧不解地问。
 “嘿嘿……你有所不知了,据古文字学考证,“朋”的来源是贝壳,即远古时代用做交换和上贡的凭物,类似现在的“金钱”、“钞票”;双贝,则是带有贝壳凭物的人,所以,所谓“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带着“金钱”和大把大把“钞票”贝壳的人从远方而来的意思。别人大老远地带着“金钱钞票”来,当然有目的,而那些目的大都是结盟成帮之类,即结交“朋党”换句话说,“有朋自远方来”就是用“金钱财物”互通有无、换取利益勾结,跟今天我们说的“朋友”的友情、友谊,意味大不相同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