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身价(1/2)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这个概念都是混乱的,读一些书识一些字的都可以叫文人,文人都有一个出将入相的梦想,这个梦作的多了,就以为是真的了。他们连自己家的几个老婆都管不好却以为可以一朝为天子垂青来管理天下。
张政心理也是矛盾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环境,狂傲的文人不堪大用,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更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即便是秦汉之后人类又进行了几千年的探索也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现阶段张政还得依靠这些文人,所以张政才让叔孙通联系他们儒家有威望的长者,这也算是汉国与知识精英的一次正式的接触。
这种关系到儒家学派在汉国地位的事情,叔孙通办起来效率很高。很快叔孙通就找到了儒家在齐国威望最高,资格最老的长者孔然,表达了汉王要见他的意思。
孔然虽然姓孔,却不是孔子的直系子孙,此时孔子的子孙还很有朝气,梦想着将祖先的荣耀发扬光大,所以才有孔子的八世孙也孔鲋投身到陈胜吴广起义之中,最后在与秦将章邯的战斗中战死,而此时孔子的十世孙孔藂追随了刘邦成为了刘邦的将军。跟随刘邦东征西讨。
孔子的这些直系亲属不在,孔然这样将自己年岁熬大了还没有死的人成了儒家的领袖。孔然如今在在齐国的文人之中影响力很大,弟子门人一大堆,许多贵族出身的读书人都尊孔然为领袖,希望孔然能够带着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孔然听说汉王张政要见他心中十分高兴,这是抬高身价的大好机会。不过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有的。孔然转弯抹角的同叔孙通谈了半天,只表达了一个思想,能不能让大王到他的住处,而不是他去见大王。这样就显得大王礼贤下士而不是他趋炎附势。
叔孙通觉得孔然这个要求有点儿过分,怀着不安的心情向张政作了汇报,张政倒觉得无所谓,做为汉王为了公事去见一个人也没有什么,至于附带着成就了孔然的名声,就算作孔然愿意合作的一个奖励吧。
商议好的会面的日子到了,张政出了齐王宫,命人打起了全套的汉王的仪仗,吹吹打打的来到了孔然的住处。
孔然早就衣冠整齐的在门口迎接了。
张政走进室内,与孔然分宾主落坐。
“我到齐鲁地方已经有些时日,未能及时来拜访先生还请先生海涵。”张政尽量说着客气话,既然同意到孔然的住处见面,自然给孔然更多一些礼遇。
“大王客气了,老朽愿为大王效全力。”孔然七十多岁的人了,一付儒雅的外形,人老成精,他需要张政为他抬高身份,但这个国家是谁的孔然很清楚。
“如今汉国百废待兴,正是大发展的时候,本王希望儒家弟子能够出山辅佐本王。”张政倒也不废话直接了当的讲明了此行的目的。
“不知我们在哪些方面能对大王有所助力?”孔然一定要问清楚了,张政这次要安排他们这些儒家弟子干什么,如果只是一些小官,负责抄抄写写的还不如不去。
“如今朝廷需要大量官员,如果有志仕途的朝廷会为他们提供机会的,另外本王将重建稷下学宫,学宫之内需要大量的老师来传播自己的思想,重建的稷下学宫努力重现当年百家争鸣的景象,邀请各家的精英前来讲学,大王给予学宫内老师传播自己的思想,儒家作为齐鲁大地乃至全天下影响力最大的学说应当不会错过。”对于能给来投靠的儒生什么样的官张政还是没有说死,这只能因人而异,为稷下学宫找一些高水平的老师才是张政此行的真正目的。
“重建稷下学宫?”孔然一下子对张政说的话产生了兴趣。
“对,重建稷下学宫,本王将出钱在原址上建设新的建筑,并且对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提供便利。学宫的学生将分成不同派别进行授课,学成之后愿意当官的朝廷统一进行安排,如果愿意继续作学问,本王会继续资助。”如今汉国官员的缺口很大,有学问的人如果愿意来当官,张政当然是来者不拒。
“我就叫门下弟子来临淄,全力帮助大王重建稷下学宫。”孔然听说稷下学宫要重建,也不再收着了。在稷下学宫中的影响力一向说明各家学说在当世的地位。如今各国法家思想盛行,孔然很想借着张政重建稷下学宫的机会将大量的儒家学说的教授者安置进去。这样学宫里教学的大多为儒家弟子,自然儒家学说得以传播。而且按张政对稷下学宫的重视程度,学宫中学成的人员定然会被重用,如同历史上一下子封几十个大夫也不是不可能。那儒家学说在汉国的影响自然达到新的高度。
接下来的谈话就顺畅愉快的多了。完全是表演给外人看了。两人长谈了许久张政才告辞离开。
重建稷下学宫的心思张政早就有了,现在终于有了财力有了师资,余下的只剩下学宫建筑物的建设了。
稷下学宫的旧址站满了人,带队的官吏大叫着,好让工匠们找到各自工作的地点儿。为了保持稷下学宫的原味,稷下学宫的大部分建筑的外貌没有作改变,仍然保持了被毁以前的样式。一所学校它的传承和代表的精神
张政心理也是矛盾的,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环境,狂傲的文人不堪大用,那些大字不识的百姓更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即便是秦汉之后人类又进行了几千年的探索也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现阶段张政还得依靠这些文人,所以张政才让叔孙通联系他们儒家有威望的长者,这也算是汉国与知识精英的一次正式的接触。
这种关系到儒家学派在汉国地位的事情,叔孙通办起来效率很高。很快叔孙通就找到了儒家在齐国威望最高,资格最老的长者孔然,表达了汉王要见他的意思。
孔然虽然姓孔,却不是孔子的直系子孙,此时孔子的子孙还很有朝气,梦想着将祖先的荣耀发扬光大,所以才有孔子的八世孙也孔鲋投身到陈胜吴广起义之中,最后在与秦将章邯的战斗中战死,而此时孔子的十世孙孔藂追随了刘邦成为了刘邦的将军。跟随刘邦东征西讨。
孔子的这些直系亲属不在,孔然这样将自己年岁熬大了还没有死的人成了儒家的领袖。孔然如今在在齐国的文人之中影响力很大,弟子门人一大堆,许多贵族出身的读书人都尊孔然为领袖,希望孔然能够带着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更多的利益。
孔然听说汉王张政要见他心中十分高兴,这是抬高身价的大好机会。不过该有的矜持还是要有的。孔然转弯抹角的同叔孙通谈了半天,只表达了一个思想,能不能让大王到他的住处,而不是他去见大王。这样就显得大王礼贤下士而不是他趋炎附势。
叔孙通觉得孔然这个要求有点儿过分,怀着不安的心情向张政作了汇报,张政倒觉得无所谓,做为汉王为了公事去见一个人也没有什么,至于附带着成就了孔然的名声,就算作孔然愿意合作的一个奖励吧。
商议好的会面的日子到了,张政出了齐王宫,命人打起了全套的汉王的仪仗,吹吹打打的来到了孔然的住处。
孔然早就衣冠整齐的在门口迎接了。
张政走进室内,与孔然分宾主落坐。
“我到齐鲁地方已经有些时日,未能及时来拜访先生还请先生海涵。”张政尽量说着客气话,既然同意到孔然的住处见面,自然给孔然更多一些礼遇。
“大王客气了,老朽愿为大王效全力。”孔然七十多岁的人了,一付儒雅的外形,人老成精,他需要张政为他抬高身份,但这个国家是谁的孔然很清楚。
“如今汉国百废待兴,正是大发展的时候,本王希望儒家弟子能够出山辅佐本王。”张政倒也不废话直接了当的讲明了此行的目的。
“不知我们在哪些方面能对大王有所助力?”孔然一定要问清楚了,张政这次要安排他们这些儒家弟子干什么,如果只是一些小官,负责抄抄写写的还不如不去。
“如今朝廷需要大量官员,如果有志仕途的朝廷会为他们提供机会的,另外本王将重建稷下学宫,学宫之内需要大量的老师来传播自己的思想,重建的稷下学宫努力重现当年百家争鸣的景象,邀请各家的精英前来讲学,大王给予学宫内老师传播自己的思想,儒家作为齐鲁大地乃至全天下影响力最大的学说应当不会错过。”对于能给来投靠的儒生什么样的官张政还是没有说死,这只能因人而异,为稷下学宫找一些高水平的老师才是张政此行的真正目的。
“重建稷下学宫?”孔然一下子对张政说的话产生了兴趣。
“对,重建稷下学宫,本王将出钱在原址上建设新的建筑,并且对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提供便利。学宫的学生将分成不同派别进行授课,学成之后愿意当官的朝廷统一进行安排,如果愿意继续作学问,本王会继续资助。”如今汉国官员的缺口很大,有学问的人如果愿意来当官,张政当然是来者不拒。
“我就叫门下弟子来临淄,全力帮助大王重建稷下学宫。”孔然听说稷下学宫要重建,也不再收着了。在稷下学宫中的影响力一向说明各家学说在当世的地位。如今各国法家思想盛行,孔然很想借着张政重建稷下学宫的机会将大量的儒家学说的教授者安置进去。这样学宫里教学的大多为儒家弟子,自然儒家学说得以传播。而且按张政对稷下学宫的重视程度,学宫中学成的人员定然会被重用,如同历史上一下子封几十个大夫也不是不可能。那儒家学说在汉国的影响自然达到新的高度。
接下来的谈话就顺畅愉快的多了。完全是表演给外人看了。两人长谈了许久张政才告辞离开。
重建稷下学宫的心思张政早就有了,现在终于有了财力有了师资,余下的只剩下学宫建筑物的建设了。
稷下学宫的旧址站满了人,带队的官吏大叫着,好让工匠们找到各自工作的地点儿。为了保持稷下学宫的原味,稷下学宫的大部分建筑的外貌没有作改变,仍然保持了被毁以前的样式。一所学校它的传承和代表的精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