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4)(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君的车乘,战战兢兢伏跪在田埂旁。

    离开鸡犬相闻的村落,道路逐渐上升,并变得陡峭,队伍途径一处高地,此时已经能望见远方的城墙那就是寅都,融国的都城。

    午后,队伍抵达寅都,穿过南城门,城中百姓沿道观看。

    越潜第一次进入寅都城内,城中房舍鳞次栉比,居民摩肩接踵,是座极为热闹繁华的都城。

    沿着通往宫殿方向的笔直大道前进,抬头就能看见融国王宫巍峨的建筑群,一栋高大的阙楼耸立在前。

    进城后,越潜便被侍卫从牛车上解开,手上的木枷也被除去,接着他被侍卫带到王宫附近的一个大院里,院墙规整,里头是数排低矮的房屋,有密密麻麻的房间。

    越潜见过这样的建筑,这是为王宫提供服务的下人居所。

    侍卫将越潜交给下房里的一名小吏,告知是灵公子的奴仆,务必要将人看好。

    小吏惴惴不安,叫上两人,押着越潜来到矮屋中的一个小单间。

    咔嚓一声,门被上锁,没多久,门外便寂静无声了。

    越潜打量囚他的小房间,房中有张木床,有席被、简陋而整洁。

    房间窄小,室内采光不大好,唯一的光线来源,是一面朝向庭院的小窗户。

    白日,居住在这里的人进王宫供差遣,黄昏才会回来,此时,周边十分寂静。

    越潜仰面躺在木床上,透过窗户,能看见院中的一棵老树,还有一小片天。

    还真像个小牢房。

    越潜幼年生活在云越国的都城里,清楚自己此时处境,都城都有高大而厚实的城墙,城门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

    逃无可逃。

    越潜在下房里住了两天,这两天,没有人要求他去做什么,也没人搭理他。每日两餐有人送饭,食物是豆饭和蔬瓜。

    越潜该吃吃,该睡睡。

    第二天,一名涓人来到下房,他是宫中的内侍,下房小吏对他毕恭毕敬。涓人传达国君命令,将越潜从小单间里带出来,并给他戴上脚镣。

    拖着脚镣,越潜被押上路,走了很长一段路,抵达城中一处作坊。

    作坊外头堆满竹材、木头,门口停靠一辆马车,车上装着一大捆竹简,还有数十枚用绳串住的木牍。

    这儿,是制作竹简与木牍的作坊。

    涓人将越潜交付管理作坊的官吏,表情严肃,嘱咐:是越人,好好看管。

    越潜颇有些意外,这三天里,他本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死亡。

    他是云越王之子,在融国苑囿里存活七年,是因为被遗忘了。而今来到融国政治中心,仍保有性命,说是侥幸,不如说他对敌人毫无威胁,甚至不屑杀他。

    宽恕源自绝对的自信,而非出自仁慈。

    进入作坊,当日就被安排干活,越潜与两名老奴负责用石片将竹木材剖开,进行粗加工,另有数名奴人,不停地将半成品的竹木板条,按用途削成不同规格,再刨磨,钻孔,穿绳。

    午后,作坊里仍是闷热,奴人低头劳作,监工在作坊里头走动巡视。

    监工巡视一番,站在凉风徐徐的后门乘凉。

    昭灵过来时,见到的便是这样的情景,作坊脏乱燥热,奴人默不作声干活,监工腰别鞭子,歪斜着肥胖的身躯,靠在后门歇息。

    从作坊干活的奴人之中,昭灵找到要找的人,那人坐在角落里,身影予人静穆之感,他手握石片,正在剖开一根竹材。

    回到寅都后,昭灵才知道他的名字,他叫越潜。

    越潜的身份和名字,与及被俘后的去处,被融国史官记载在一份名册里,有据可查。

    越潜的手臂和额头缠绑的布条已经解开,昭灵能看到他手臂上有道长长的疤痕,因为披头散发,看不见他额头上的创口。

    也不知道伤口是像手臂那样结疤,还是仍旧淌着血水。

    昭灵本来不声不响,远远注视,直到监工发现他,见是国君之子,慌忙过来行礼。

    听到声响,越潜朝门口投去一眼,他瞥见昭灵,目光淡漠,同时,昭灵也正看着他。

    四目相触,昭灵下意识地挪开视线。

    从作坊里出来,昭灵登上马车,叫御夫驾车前去藏室。

    御夫策马,马车缓缓离开简牍作坊。

    昭灵坐在华丽的马车上,回望身后逐渐变小的简牍作坊,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不一会儿,马车停在藏室院门外,昭灵下车,进入藏室。

    景仲延在藏室整理藏书,抬头一见昭灵进来,习以为常。昭灵从书架上取下一卷帛书,在靠窗的一张木案前坐下,低头看书。

    灵公子从苑囿带回的越人奴隶,后来给送去哪儿?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景仲延却听说了。

    昭灵讷讷道:简牍作坊。

    送往作坊当奴工,是融国国君的意思。

    竟是给送到这儿来。景仲延从书架上取出一摞积灰的竹简,用手拍去灰尘,他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