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 ——浅析哈代诗作《声音》(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解析完《声音》,我想浅谈哈代悼亡诗如何对比中国古诗词中的悼亡诗。哈代的悼亡诗与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悼亡诗之间最大的差异,似乎是前者讲“理”,而后者重“情”。如《国风·绿衣》:“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潘岳《悼亡三首》:“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江淹《悼室人》:“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元稹《遣悲怀三首》:“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纳兰性德《浣溪沙》:“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中国古代悼亡诗中多是回忆亡妻在世时的举止行藏与琐碎生活片段、幻想诗人自己与亡妻重遇的景象,从而表达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但并非由死亡引发出理性的反思与思考。即便是元稹《遣悲怀三首》中的悔恨,也只是限于妻子在世时家中清贫艰苦,如今自己飞黄腾达,而妻子却未能共富贵的情感上的惋惜与遗恨。相比之下,哈代的悼亡诗不仅限于思念和怀人,反而更着重于理性地反思自己对待妻子的态度,从而才产生了自责、忏悔、愧疚等情绪。

    本篇赏析的题目“人生若只如初见”纳兰性德《木兰花令》并非悼亡诗,但极好地映衬了《声音》中夫妻二人的陌路离心,间接呈现了哈代的遗憾和忏悔。但,诗人之所以希望回到初见时刻,并非如纳兰词中一样是因为“等闲变却故人心”,而是出于想弥补妻子却为时已晚的遗憾和悔恨。这份无力挽回的遗恨,正是《声音》最震撼人心之所在。

    参考资料

    [1]BoyntohomasHardy,s,TheVoice,."TheAchellterfortheStudyofDemocracy.UyofPennsylvaniaArtsatps://amc.sas.upehomas-hardys-voice.

    [2]飞白.《英诗经典名家名译:哈代诗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3]康梅林.“悼亡深处见真情——苏轼《江城子》与托马斯·哈代的‘爱玛组诗’比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WuhanUyJournalHumanitySces.Vol.60,No.4,July2007.503-507.

    [4]Tomalin,Cire.ThomasHardy.NewYork:Penguin,2007.

章节目录